2月6日(太十九16~30)
讀經:馬太十九16~30
主題:我不能,神能!
提要:
本章下半段論得永生的問題和得賞賜的問題。首先,有一個富有的少年人來見主耶穌,詢問他要做什麼善事才能得永生。主耶穌一面指出只有一位是良善的,就是神自己;另一面告訴他應該要守誡命才能得永生。少年人則問「什麼誡命」,而主以五個與人有關的誡命回答,那人自認他已遵守了這些的誡命。當主耶穌進一步叫那人變賣財產,分給窮人,然後就當來跟從主時,可惜那人竟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當少年財主離開後,主以憂傷、痛惜的聲調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門徒希奇說,「這樣誰能得救呢?」主的回答很堅定,「在人這是不能,在神凡事都能」。接著,彼得則問主耶穌:他門已經撇下所有跟隨耶穌,將會得什麼賞賜」?主答以:使徒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與主一同審判以色列十二支派。祂又說凡為主撇下財產與親情的,要得到百倍,而且要承受永生。但是針對彼得的自得,主糾正他們優越的心態,並且警告他們:「在前的將在後,在後的將在前」。本段可分為二段:
「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 鑰點:
在這段裡,我們可以從這少年財主身上看到進入天國的攔阻與途徑:
每一個人進天國的攔阻都不盡相同,而我們進天國的攔阻是什麼呢? 禱告:
親愛的主,在我不能,你凡事都能!開恩憐憫我,除去我所有的攔阻,好叫我活在天國的實際裡。阿們! 「我們有一位神,是專門對付「不可能」的。在祂沒有「太難」。」 ── 慕安得烈 2/5|舊約|下午茶|人物|2/7
本章下半段論得永生的問題和得賞賜的問題。首先,有一個富有的少年人來見主耶穌,詢問他要做什麼善事才能得永生。主耶穌一面指出只有一位是良善的,就是神自己;另一面告訴他應該要守誡命才能得永生。少年人則問「什麼誡命」,而主以五個與人有關的誡命回答,那人自認他已遵守了這些的誡命。當主耶穌進一步叫那人變賣財產,分給窮人,然後就當來跟從主時,可惜那人竟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當少年財主離開後,主以憂傷、痛惜的聲調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門徒希奇說,「這樣誰能得救呢?」主的回答很堅定,「在人這是不能,在神凡事都能」。接著,彼得則問主耶穌:他門已經撇下所有跟隨耶穌,將會得什麼賞賜」?主答以:使徒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與主一同審判以色列十二支派。祂又說凡為主撇下財產與親情的,要得到百倍,而且要承受永生。但是針對彼得的自得,主糾正他們優越的心態,並且警告他們:「在前的將在後,在後的將在前」。本段可分為二段:
-
1. 財富與進天國問題(16~26節) ── 愛主無保留,順服無底線。我們願否靠主捨棄心愛上好?
2. 國度得賞賜的問題(27~30節) ── 須為主先撇下,才能得獎賞。我們可知否跟隨主的福份無限?
「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 鑰點:
在這段裡,我們可以從這少年財主身上看到進入天國的攔阻與途徑:
-
一、進入天國的攔阻
-
1. 「靠我」的攔阻(16節) ── 對於少年財主官而言,他羨慕天國,追求永生;但他盼望「靠我」做善事得永生。然而人不可能「靠我」得救;也不可能在金錢的使用上只願「為我」,而不願善待祂的小弟兄,而得國度的獎賞。
2. 「錢財」的攔阻(22~23節) ── 攔阻每一個人進天國的不盡相同,而這位少年財主面對的是錢財的攔阻。財富本身並不是一罪惡,但它卻會把人的心束縛在今生的事上。我們若看重物質享受過於靈命的追求,最終只會失去永恒的福份。
3. 「在人」的攔阻(26節) ── 我們的主不是說,「對人」這是不能的,「對神」凡事都能。祂所用的前置詞「在」字,有特殊的價值。「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一個人若單單活在人的境界中,與神毫無接觸,單靠自己的意志,憑自己的決心,決不能進入神的國。
-
1. 變賣所有(21節) ── 我們的「所有」往往是「跟從」主的障礙。人若要得著屬天的,必須先撇下屬地的。
2. 在神凡事都能(26節) ── 當人把「我」全然放下,完全靠主時,進入天國是自然而然的事。所以我們得救以後,還要每天依靠神的「凡事都能」去行 (弗二10),才能真正活在天國的實際裡面(彼後一10~11)。
每一個人進天國的攔阻都不盡相同,而我們進天國的攔阻是什麼呢? 禱告:
親愛的主,在我不能,你凡事都能!開恩憐憫我,除去我所有的攔阻,好叫我活在天國的實際裡。阿們! 「我們有一位神,是專門對付「不可能」的。在祂沒有「太難」。」 ── 慕安得烈 2/5|舊約|下午茶|人物|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