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太二十1~16)

讀經:馬太二十1~16

主題:雖只剩「一小時」,把握最後機會!

提要:
 本章上半段記載葡萄園的比喻。首先,天國好比是園主呼召工人進入葡萄園工作,與工人講定一天工資為一錢銀子。接著,園主在不同的時間分別去找人進葡萄園工作,但到了晚上發工資的時候,所有的工人都獲得同樣的工錢。之後,有人埋怨,園主則回答,他並不虧負工人,他講定的價格就是如此。他又補充說:「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麼」?」祂的結論就是:「在後的要在前,在前的要在後」。本段論到事奉工作與得國度獎賞的關係,可分為二段:

  1. 1.  主呼召人進天國作工(1~7節) ── 快贖回光陰,不要閒站!
  2. 2.  當主再來時要獎賞各人(8~16節) ── 懷感恩的心,不要埋怨!

鑰節:
「約在酉初出去,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裡,就問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整天在這裡閒站呢?」」(太二十6)

鑰點:
 葡萄園的比喻使我們看見天國的工作、工人與得國度獎賞的原則:

  1. 一、主呼召人進天國作工 ──
    1. 1.  天國的工作需要人的配合。葡萄園的工作需要工人,同樣天國的工作也需要工人。我們不只作「兒子」來繼承神的產業。我們也作「工人」來管理經營神的產業。
    2. 2.  主為每一個人創造機會。主的心意要是我們每一個人把握最後機會儘早事奉。就個人而言,雖然有人在少年時期就進入葡萄園事奉,有人在青年期,有人在壯年期,亦有人到年老才進入葡萄園工作。不過晚年的人也不要後悔,雖曾閒站了一生(整天) ,只剩「一小時」,但仍得著機會有分於主的工作。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這一比喻催促我們每一個人善用每一刻的機會,盡心竭力,使我們能與忠心者同得賞賜。
  2. 二、天國獎賞的原則 ── 在此比喻中,主人一共五次僱工入葡萄園工作,結果所有工人的工價是一樣的。在人看的確是不公平的,然而耶穌在此強調的是事奉是神的恩典。雖然家主與清早的人講定工錢(2節),但國度獎賞的原則不是照著工作時間的長短,如同世人發給給工人工價一般,乃是較世人更高的原則:最大的賞賜乃是為著那些不為著賞賜只為著本分與愛主的緣故而服事主的人!

默想:
 主呼召人進天國作工,我們在教會裹有沒有事奉的決心與準備?

禱告:
 親愛的主,感謝你為我創造了事奉你的機會,幫助我儘早進入葡萄園。求你不讓我在教會裡「閒站」,讓我不計算代價來事奉你。阿們!

【劈柴挑水】
 從前英國的倫敦會差派馬禮遜(Robert Morrison)到中國傳道,工作有基礎時,他就要求加派一個同工。差會公佈了這消息,久久沒有人報。最後米憐(William Milne)來報名。當差會通知米憐來談話時,幾位主持談話的人見到他面貌不揚、氣概粗俗,就彼此蹉商:「像這種人,誰看了都討厭,怎能派他去?」他們就決定用為難的問題,要使他知難而退。他們問他:「你是報名到中國去傳福音?」「是的。」「可是這次所招的不是傳福音的,乃是去幫助傳道人劈柴挑水。」沒想米憐竟說:「如果主叫我去劈柴挑水,我也是感激不盡。」他們沒有辦法,就把他派到中國來,結果他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宣教士。他在傳道馬來西亞期內,用中文及馬文創作福音單張,也是當地英華書院校長,但最主要的是與馬禮遜牧師合作,將聖經翻成中文。縱然當時人們要用劈柴挑水來難倒他,但他卻認為只要是主的工作,就是劈柴挑水,他也願意去,這是合乎服事主的真諦。

2/6舊約下午茶人物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