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贖愆祭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他有了罪的時候,就要承認所犯的罪。」(利五5)
「人若在耶和華的聖物上誤犯了罪,有了過犯,就要照你所估的,按聖所的舍客勒拿銀子,將贖愆祭牲,就是羊群中一只沒有殘疾的公綿羊,牽到耶和華面前為贖愆祭。」(利五15)
【每日鑰字】
《利未記》第五章上半段繼續論及「贖罪祭」之因;下半段則記載「贖愆祭」之條例。
- 1. 「承認所犯的罪」── 「承認」希伯來文是יָדָה,音譯是yadah,有認罪,告白的意思。獻祭的人若不肯悔改認罪,他獻甚麼祭物都不能除去罪。因為主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死,我們現在不再需要以牲畜獻祭,但是認罪仍是不可少的。因為惟有認罪才表明認清罪惡,也表明神是聖潔的,我們在祂面前謙卑,願意離棄罪(詩五十一16~17)。因此,「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 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約壹一9)
- 2. 「贖愆祭」── 希伯來文是 אָשָׁם,音譯是 'asham,有虧負、賠償的意思;英文名 Trespass Offering。人的罪行, 往往是出於罪性,因此在對付罪行之時,自然會提到「贖愆祭」。「贖愆祭」是為著赦免我們天天具體的罪, 預表基督不僅一次到永遠地為我們死,洗淨了我們以往一切的罪,並且祂每天都洗淨我們,好使我們與神的交通不被打斷(約壹一7)。這個祭除了獻祭贖罪之外,還要加上對被虧負者的賠償。因此,「贖愆祭」除了使我們在神面前認罪,並且還要在人面前賠罪。
此外,在利五章中「贖罪祭」和「贖愆祭」同時交叉出現,且這兩個獻祭的做法類似,常令人混淆不清。本章1~13節談及必須獻「贖罪祭」的過犯。而一般學者都沒有把這種祭視為「贖愆祭」,原因是經文並沒有談及賠償, 賠償是「贖愆祭」的一個重要部分。它們主要的分別如下:
贖罪祭 | 贖愆祭 |
對付罪性(sin單數),強調犯罪的人 | 對付罪行(sins復數),強調犯罪的事 |
重視贖罪,因人生在罪裡,也活罪裡 | 重視賠償, 因對神不虔,或對人不義的罪 |
預表基督「替我們成為罪」(林後五21),而解決人在墮落天性中之罪性,使人我們靠主得稱為義 | 預表基督為我們流血(西一20),而解決人在行為中之罪行,使我們與神和好,與人和睦 |
【每日一問】
「贖愆祭」 (利五14~19)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 1. 獻「贖愆祭」之因 ── (1)在聖物上誤犯了罪,要獻一只公綿羊贖罪,另外加五分之一銀子賠償;和(2)犯耶和華所吩咐不可行之事, 要獻一只公綿羊贖罪。此外,第六章的1~7節提到另外的一個原因 ── 人在財物上行了詭詐,除了要獻「贖愆祭」之外,還須要加上損害賠償。由於犯罪不單影響人與神之間的關系,也同時影響了人與人的關系,故此祭乃是要滿足人對神及對人一切的虧欠。
- 2. 「贖愆祭」之方式 ── 祭司以獻贖罪祭的方式來獻贖愆祭。此祭說明人有了罪的就要承認,獻祭之外, 還得加上五分一償還神或人的損失。感謝主!祂親自擔當了我們的罪,替我們在十字架上受了神的審判,解決了我們行為上的罪,使我們在罪行上得著赦免。
- 3. 獻「贖愆祭」之應用 ── 此祭顯明了神對人無微不至的憐恤和慈愛,仍給人有彌補的機會;也提醒人對神和他人要負責。既使是無心之失 也不可縱容,不處理。「贖愆祭」看起來好像是對付一些微小的事,但是犯小罪也要對付,不能說小罪就不要緊。我們需要有敬畏神和愛人之心,不要作神不要我們作的事,並且行神吩咐我們該作的事。有過犯時,要認罪,神赦免,在神面前做個完全的人。
【每日金句】
「你末了一次向人的賠罪,是在甚麼時候?」—— 羅伯斯(Evan Roberts)
【每日默想】
基督成為我們贖愆祭。使我們靠祂的寶血,恢復與神交通,而使我們得享平安、喜樂。
- 1. 人人都能得著赦罪的恩典。我們是否認罪,而因基督的血, 篤信自己「必蒙赦免」 (利五13)呢?
- 2. 人人都有犯罪的可能。我們是否在神的光中確知自己「實在有罪」 (利五19)呢?
- 3. 我們是否認真面對生活中看來微小,卻虧欠了神的榮耀,並且損及別人的行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