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太二1~12)
讀經:馬太二1~12
主題:博士的尋求、敬拜與奉獻
提要:
《馬太福音》第二章接著論到耶穌基督的幼年與成長。耶穌降生於大希律在世之時,大約是公元前四年,準確日期不詳。這一章有多處表示博士的拜訪是在耶穌已是一個「小孩子」(9、11節)。本段記述了有四班人知道了新生王耶穌基督的出生,然而不同的人對這位天國君王的降生卻有不同的反應,可說是有人歡樂、有人愁:東方博士 (星學家)千里迢迢來尋找主,遇見祂時,敬拜祂且獻上貴重的禮物;希律王和耶路撒冷合城的人內心都不安;祭司長及文士雖有知識,卻漠不關心。而我們屬於哪一班人呢?我們對主的態度又如何呢?本段可分為三段:
「他們看見那星,就大大地歡喜,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祂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祂。」(太二10~11) 鑰點:
博士前來敬拜耶穌的過程,就像一幅圖畫,描繪了人生的兩大事 ── 追尋什麼和獻上什麼?
我們是否也像博士般,認定祂是我們心中的王,且願為祂,一生全力以赴呢? 禱告:
親愛的主,當我聽見你柔聲地說:「為你我捨這些,為我你捨何情?」願我的心也能回應說:「主!你得著我一生,使它歸你成為聖。」阿們! 【將自己獻上】 有一次主日,有人拿著捐盤收捐。臨到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子,她說,把盤子放低一點,再放低一點,再放低一點,等人把盤子放在地上,她就站在盤子裡。因為她沒有錢,所以她就把自己捐在盤子裡。 1/2|舊約|下午茶|人物|1/4
《馬太福音》第二章接著論到耶穌基督的幼年與成長。耶穌降生於大希律在世之時,大約是公元前四年,準確日期不詳。這一章有多處表示博士的拜訪是在耶穌已是一個「小孩子」(9、11節)。本段記述了有四班人知道了新生王耶穌基督的出生,然而不同的人對這位天國君王的降生卻有不同的反應,可說是有人歡樂、有人愁:東方博士 (星學家)千里迢迢來尋找主,遇見祂時,敬拜祂且獻上貴重的禮物;希律王和耶路撒冷合城的人內心都不安;祭司長及文士雖有知識,卻漠不關心。而我們屬於哪一班人呢?我們對主的態度又如何呢?本段可分為三段:
-
1. 博士的尋找(1~2節) ── 我們是否留意屬天的光照與引導,熱切地尋求祂呢?
2. 希律王和其它人的反應(3~8節) ── 我們是否擔心主會擾亂自己的生活、地位、權勢與影響力而不認祂呢?或是城中百姓,貪享逸樂,只注意眼前的益處,完全忽視了祂的存在呢? 或如祭司長及文士,熟悉聖經知識,卻無心要祂呢?
3. 博士的敬拜與奉獻(9~12節) ── 凡認識祂的人,無不熱誠俯伏敬拜,向祂獻上至寶!我們是否也向祂獻上自己,讓祂掌管我們的一生呢?
「他們看見那星,就大大地歡喜,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祂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祂。」(太二10~11) 鑰點:
博士前來敬拜耶穌的過程,就像一幅圖畫,描繪了人生的兩大事 ── 追尋什麼和獻上什麼?
-
一、當這些博士看見一個星發現於天空時,他們的內心必定有一個很強、很深的渴慕心志,所以不辭勞苦,長途跋涉,懇切地盼望得見此亮光。不久他們順服星的帶領,並殷勤的查問,至終大大歡喜地來到祂的腳前。他們是因著星而來尋找耶穌,可以代表著每一個人的信仰追尋過程,並如何找到了祂。可還記得,我們第一次接受主的禱告嗎?當人認定自已得著了這一位寶貴的救主時,那時心中的喜樂實在是無法訴說。
二、當這些博士遇見耶穌時,就敬拜祂並獻上禮物。若要講出他們帶來的寶物有何含意,真的會筆墨窮盡。而他們所奉獻的,豈不是表明基督是應得著的黃金 ── 神聖的性情;乳香 ── 復活的馨香;和沒藥 ── 死的馨香。我們對主的奉獻,是根據認識了主的寶貴,凡我們所有的,都會歡歡喜喜地獻在祂的腳前。可還記得,我們第一次向主奉獻的禱告嗎?那一次的奉獻成了我們一生的委身。
我們是否也像博士般,認定祂是我們心中的王,且願為祂,一生全力以赴呢? 禱告:
親愛的主,當我聽見你柔聲地說:「為你我捨這些,為我你捨何情?」願我的心也能回應說:「主!你得著我一生,使它歸你成為聖。」阿們! 【將自己獻上】 有一次主日,有人拿著捐盤收捐。臨到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子,她說,把盤子放低一點,再放低一點,再放低一點,等人把盤子放在地上,她就站在盤子裡。因為她沒有錢,所以她就把自己捐在盤子裡。 1/2|舊約|下午茶|人物|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