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可十五21~47)
【讀經】可十五21~47
【主題】主耶穌被釘死和埋葬
【提要】
本章下半段記載了主耶穌被釘死和埋葬。
- 1. 被釘死在十字架上(21~41節) ──
- (1) 主背十字架往各各他,古利奈人西門被勉強替祂背了一段路。
- (2) 在十字架上前三小時,受盡人的侮辱、辱罵、戲弄;後三小時,被神離棄。
- (3) 斷氣後,殿裡的幔子裂為兩半 ── 主的死為人打開了通神之路。
- (4) 百夫長承認祂是神的兒子 ── 主的死與常人迥別。
- 2. 被埋葬(42~47節) ── 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磐石中鑿出來的新墓裡。
【鑰節】
「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可十五38)
【鑰點】
因著主在十字架上的死,帶給人四方面的改變:
- 1. 地位上的改變 ── 幔子裂開說出了主的死除去了神和人之間的隔絕,以致人可以與神和好,被神悅納,與神交通!從此進入新約,罪人因信稱義,使我們可以坦然無懼來到施恩寶座前 (來九3) ,與主聯合,哈利路亞!
- 2. 人內心的改變 ── 百夫長看見主耶穌的呼喊,感動了他的心,他承認主是神的兒子 (39節) 。這信仰的告白預表了不信的外邦人因信祂而得救了!
- 3. 行動上的改變 ── 有班婦女平常默默地服事主,當其他的門徒全都棄主而逃時,她們仍一直跟隨主直到死地。她們剛強地以行動作了主的見證人!
- 4. 付代價的改變 ── 當主死後,約瑟勇敢地挺身而出,從此不再作一個偷偷跟隨主的門徒。即使要付上代價,甚至有可能與猶太人的宗教領袖結怨,他也要公開為主作見證!
所以,主耶穌的死挪開了我們和神之間的隔閡;祂的憐憫叫我們認識祂真是神的兒子;祂深厚的愛使我們更剛強、勇敢地作主死而復活的見證人。因著祂在十字架上付上了一切的代價,為我們受死,完成了救贖。願我們每次在擘餅紀念主的時候,對祂感恩和愛慕的感覺逐日增加;又因祂開闢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願我們每天更多進到父神面前,親近祂,敬愛祂。
【默想】
親愛的,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對你的意義是什麼?你會如何回應祂為你所做的?
【禱告】
主耶穌,你為我們舍了自己,在這新的一天,我們也再次將自己獻給你。阿們!
【從前那戴荊棘的頭】
(一)
(五) |
(一)
(五) |
這一首詩歌的作者是湯姆斯・凱立(Thomas Kelly,1769—1855)。他成為基督徒之後,決定答應主的呼召,放下律師的錦繡前程,一生全職服事主。後來,他曾做了英國國教的主教,但是為著真理,脫離了國家教會,在獨立教會服事神的兒女。這種与宗教權勢之間爭戰的經歷,叫他受盡許多十字架的苦難,使他深深地體會到什麼是基督的羞辱。他真是一個為主受苦的人,絕對不為自己求什麼利益和地位,完全為神的兒女擺上。
因此,十字架在他身上,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實際。藉著經歷主的苦難,他也經歷了主升天得榮的境界。得勝掌權的羔羊,一直是他一生所注視的。這一點是凱立所寫的詩歌的特點,也是他許多詩歌的主題和靈感的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