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太十七14~27)

讀經:馬太十七14~27

主題:門徒下山面對挑戰

提要:
 本章下半段,首先敘述當他們下山之後,有人來求主耶穌醫治他害癲癇病的小孩,並陳明祂的門徒不能醫治小孩。主感嘆這世代的不信又悖謬,並醫治了小孩,門徒問主為何他們不能趕出鬼,祂說他們失敗的原因乃是「小信」,並說若不禱告禁食,這類的鬼就不能趕出。接著,主第二次向門徒提到祂將要釘死與復活,門徒聽了就極其憂愁。到了迦百農,收丁稅的問彼得,主耶穌是否要納稅。彼得回答收丁稅的人說「納」。當彼得進了屋子後,主就問他,「君王是否向自己的兒子徵稅?」。於是,主為了不絆倒別人,就命彼得去釣魚,得一塊錢作稅銀。本段可分為三段:

  1. 1.  趕鬼醫病(14~21節) ── 學習憑信心運用國度的權柄。
  2. 2.  預言死而復活(22~23節) ── 進入神國,須經歷苦難與十字架。
  3. 3.  納殿稅事件(24~27節) ── 學習凡事要問主,按祂的話而行。

鑰節:
「但恐怕觸犯他們(觸犯原文作絆倒),你且往海邊去釣魚,把先釣上來的魚拿起來,開了他的口,必得一塊錢,可以拿去給他們,作你我的稅銀。」」(太十七27)

鑰點:
 耶路撒冷的聖殿,需要頗大的經費來維持其正常操作。所以每一個猶太男子,在年滿二十歲以後,每年都必須付丁稅,數目為半塊錢,故又稱「聖殿稅」。當收丁稅的人以責問的口氣對彼得說,「你們的先生不納丁稅麼?」彼得竟然忘了剛剛在山上的異象中所學到的三件事 ── 「只有耶穌」,「只聽耶穌」,「只見耶穌」,此時他竟不去問主,而擅自回答了收丁稅的人說,「納」。等到他一進了屋子,主耶穌早知道外面所發生的一切,不待他開口,主先問彼得說,「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誰徵收關稅,丁稅呢?是向自己的兒子呢?是向外人呢?」。這一次彼得答對了,「是向外人。」於是主耶穌說,「既是如此,兒子就可以免稅了。」因為主是神的兒子,祂就不該付此稅,因為沒有一個君王向自己的兒子收稅。如果主需要付稅,那主就不是神的兒子。主耶穌既是父神的兒子,因此就可以免交聖殿稅了。而彼得既曾宣告過主是神的兒子(十六16),也在山上看見了神兒子的榮耀,他就不該自作主張說要納丁稅。可見人得著了最高的屬天啟示是不夠的,仍須將所看見的實際地應用在日常的生活中。

 然而主耶穌為了避免絆跌他人,就命彼得釣魚得一塊錢去繳稅。這是新約聖經中,惟一提到釣魚得銀的神蹟。主吩咐彼得往海邊去釣魚,一面是顯示主恩典的供應,祂總是顧念到人的軟弱;另一面也是為了要管教彼得,讓他在等後那一條口含一塊錢的魚出現時,再一次去經歷 ── 祂是神的兒子,再一次去體驗 ── 一切都在於只「聽」祂。在這事件上,我們看見說不該納丁稅的是主,說釣魚得錢拿去作稅銀的也是主。只要主說不作,我們就不作;主說作,我們就作。所以我們要學習凡事先求問主,憑信遵行主的話而去行。

默想:
 隨主登山,接受裝備;跟主下山,面對挑戰!

禱告:
 親愛的主,求你教導我,在一切事上經歷跟隨你、仰望你、聽從你、順服你!阿們!

【還須經歷】

 有個青年人告訴慕迪,說:「我的老亞當已經死了。」慕迪很快樂地說:「那頂好,讚美神!」過幾天,慕迪看見那青年站在樓下,他有心試驗他,就拿一盆水從樓上倒下,倒在那青年身上。那青年人在想不到的時候,被水潑濕全身,不禁破口大罵樓上的人不當心。「喂!」抬頭一看竟是慕迪。他驚奇的問:「你為什麼這樣?」慕迪從容笑臉地回答說:「弟兄!我就是要試驗你,到底你的老亞當生命死了沒有?」

2/1舊約下午茶人物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