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但以理三友人至死不渝的見證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阿,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阿,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三17~18)

【每日鑰字】

「即便如此」 ── 「即便」希伯來文 הֵן,這個字音譯是 hen;其字意為「如果」,「或者」,可直譯為「如有必要」。「即或不然」「即或」「即便」的希伯來文 是同字。今日鑰節提到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果斷剛毅的「即便如此」「即或不然」的回答,令人震驚!他們雖不知神是否拯救與否,但他們有殉道者的靈。他們一面相信「即便如此」,被王扔進烈火的窯中,神也必會拯救他們;另一面覺得「即或不然」),他們甘願接受神的安排,雖至於死,也不愛惜自己的生命。然而,無論神是否決定在此時插手,對他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選擇對神赤忠忘生死,禍福都不問。他們們寧可殉道,也不拜王的金像,事奉王的神。他們三人在今日鑰節節中的宣告很像約伯的宣告 ── 「即使祂殺我,我仍然信靠祂」(伯十三15,新國際版)。神未曾應許我們不經歷生活的試煉和試探,但他應許我們能經受住這些試煉和試探。因為在人生的磨難中,神是信實和可靠的,祂總是與我們同在,並且保守和看顧我們。

有首詩歌(《聖徒詩歌》第390首第 4節) ── 「眾人湧進主的國度」,是這樣寫著:

但那誠實愛主的人,
禍福都不問;
就是他們寶貴心血,
也願為主捨。
求主給我這樣心志,
赤忠忘生死。
求主給我這樣心志,
赤忠忘生死。

【既是如此】

坡旅甲(Polycarp, 主後69~156)是士每拿教會監督,在教會受逼迫期間,只要他肯咒詛基督,就可以獲得自由。他當時曾答覆羅馬巡撫說:「我做基督的僕人八十六年,祂從未虧待我。既是如此,我豈可褻瀆祂?」結果他被火活活燒死。但以理的三友和坡旅甲的過程雖有不同,但結局卻是一樣的,都經歷了神的榮耀。哦,願神賜我們同樣的態度,使我們也能成為得勝者。

【每日一問】
本章的重點以及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但以理書》第三章記載但以理三友不向金像跪拜,遭人告發,身繫火窯中,卻因神保守、看顧,勝過了黑暗權勢和烈火傷害。

本章與第二章的關係甚為密。第二章的像是在尼布甲尼撒王的夢境中;但第三章則是他為樹立權威而豎立金像,要人俯伏敬拜金像,違者將被扔進火窖。此事不只是敬拜金像的問題,而也關乎事奉巴比倫人的假神。迦勒底人抓住機會向王指控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哥,不尊重王,也不理會王的命令;不事奉王的神,也不敬拜金像。因此當王查明這三人拒絕向金像下拜時,仍然給予他們另一機會,並以烈火的窯威脅他們拜金像,而且藐視他們所敬拜的神沒有能力拯救他們。對於王的詢問、威嚇和譏視,他們勇敢地的答覆是:首先,他們表明不必用言語為自己辯護;接著,他們宣告深信神必救他們,並且無論神拯救與否,他們也絕不事奉王的神。當尼布甲尼撒聽見他們的回答後,勃然大怒,立刻吩咐人把窯燒熱七倍,又命軍中壯士將他們三人捆起來,扔在烈火的窯中。火窯甚熱,抬他們的人都被火燄燒死。然而,他們三人竟在火中遊行,毫髮無傷;在窯中且另有一人與他們同行。王在驚奇中,趕快呼叫他們從火窯中出來。他們出來後,眾人看到他們膚髮未傷,衣冠完整,毫無焦燎的氣味。這事以後,王不但心存敬畏,且稱頌這位權能的神,更下令全國不可輕蔑以色列的神。

本章值得注意的,就是當但以理那三位朋友被關在火窯裡時,三個人竟變成了四個人。這說出他們經歷了:

  1. 1.  神奇妙的同在,因神子出現在火中
  2. 2.  神保守的能力,而沒有燒死
  3. 3.  神拯救的作為。親愛的,所有的苦難和試煉都是神化妝的祝福

所以,在每一個為主受苦的日子中,只要信,不要怕!因祂必與我們同在、同行、同苦和同榮。因此,在每一個事奉神的難處中,要單單的信靠祂!因祂能使我們的患難變成恩典,使我們的危機變成轉機。

【每日金句】

「殉道者的道路何等艱難,但殉道者的結局卻又是何等榮耀!」 ── 江守道

【每日默想】

面對烈火的試煉,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果對神的信心是如此堅固,沒有委曲求全,去敬拜金像;他們與神的關係是如此牢固,也沒有妥協讓步,而去事奉巴比倫人的假神。親愛的,我們是否有「即便如此」「即或不然」的心志呢?我們是否也肯願用自己的生命,見證我們所信的神呢?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