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但以理與友人的見證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但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但一8)

【每日鑰字】

「立志」由三個希伯來文 單詞組成,直譯是「放在心上」。「心」希伯來文 לֵב,這個字音譯是 leb;其字廣泛地應用於感覺、願望、決斷的意志力。今日鑰節提到但以理「立志」向神過著分別為聖的生活。猶大人被擄至巴比倫後,但以理與其三友則被選入宮受訓,預備為要服事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他們要接受三年巴比倫文化的訓練,首先是學習迦勒底的言語,其次是接受王所賜的御用飲食和酒,甚至他們的名字也被改,使他們忘記其所敬拜的耶和華神,而完全變為巴比倫人,好為王所使用。

他們雖身處異鄉,充滿了試探,卻沒有忘記神。他們雖被改名,卻無法改變他們的信仰和對神堅定的信心。他們潔身自愛,立志不因王的膳食與所飲的酒而玷污自己,而情願選擇素菜白水。神是信實的,他們蒙神的看顧與保守,他們的身體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神還賜給他們智慧,勝過巴比倫通國的術士和用法術的,於是他們獲得厚待,在尼布甲尼撒王面前工作。但以理甚至在巴比倫王朝滅亡後,持續工作到了古列王年間。

有首詩歌 (詩歌》355首第1節) ── 「當人棄絕地的賄賂 ,前來為神而活」,是這樣寫著:

當人棄絕地的賄賂,
前來為神而活,
他所得的無限富有,
口舌難以述說。
因為萬有全是他的,
生、死、或是事、物;
基督是他生命、呼吸,
也是他的住處。

【每日一問】
本章的重點以及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但以理書》第一章記載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在一個轉變的世代中,勇敢地選擇忠心為神作分別為聖的見證。他們入王宮後,其希伯來文 的原名,皆被改為迦勒底文的名字。他們希伯來原文的兩個名字中有 EL(跟神有關),兩個名字中有 Y(跟耶和華有關),都被改用與巴比倫神有關的迦勒底文的名字有關:

  1. 1.  但以理 Daniel 的名字是「神是我的審判者」,改名為伯提沙撒 Belteshazzar,意「巴比倫之軍,此神有時譯為彼勒」。
  2. 2.  哈拿尼雅 Hananiah,意思是「耶和華之恩賜」,改名為沙得拉 Shadrach,意思是「王之朋友,或日神所光照的」。
  3. 3.  米沙利 Mishael,意思是「神惟至尊,不能和祂比較,或誰能像神,」改名為米煞 Meshach,意思是「當拜巴比倫人的煞神,或誰能像女神沙克」。
  4. 4.  亞撒利雅 Azariah,意思是「耶和華所扶助的」,改名為亞伯尼哥 Abed ── Nego,意思是「神為星宿之軍」

本章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這些忠貞青年人如何在信仰挑戰的危機中,他們向人見證了他們所事奉的神,是怎樣掌管了他們生命中的一切和在面對危機時候,神是如何保守了他們。但以理和三友的見證也可以應用在我們今日的生活︰

  1. 1.  在今天基督徒所處的「無神的社會」,所面對的最嚴峻考驗,豈不正是被世俗同化嗎?但以理智慧地選擇他的戰場,既能適應陌生的環境又不背離神的旨意。有些事是他不能改變的(如,教育、 改換名字等等)。然而,在每一個關鍵的時刻,但以理「立志」在信仰上毫不妥協。我們是否也願意為基督徒的身份作出同樣的「抉擇」呢?當我們面對一個要讓你在信仰上妥協的時候,我們是否「決定」不隨波逐流,而總會堅定地說「不」呢?
  2. 2.  面對一連串的改變,但以理甘願失去暫時的享受,選擇專心仰望神,結果神賜給他的智慧、聰明,超過所有人的十倍,他也得著王的賞識。親愛的,許多外在因素非你所能掌控,但我們如何善用我們的「選擇」權,過一個單純簡樸的生活,好使我們能夠蒙神賜恩呢?
  3. 3.  但以理是轉移時代的得勝者,他生活在一個動盪不定的時代,一生歷經四代君王,二個王朝。但當他面對生活中種種的試煉與死亡的威脅之時,他不哀嘆、不抱怨,反而忠心至死的事奉神;並且他持續了七十年,信心堅定地活在神面前,並且勇敢地向人見證神的大能和榮耀。親愛的,我們是否也能「委身」,一直堅持地有不移的信心,能站立得穩呢?

【每日金句】

「是抉擇,而不是機會,決定我們的命運。(Choice, not chance, determines destiny)」 ── 佚名

【每日默想】

巴比倫王雖改變但以理和三友人的生活、環境、名字,卻無法改變他們對神信仰和信靠的「立志」。我們是否也能一直保持敬虔的生活,繼續忠心地事奉主呢?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