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求神堅定與大衛所立的永遠約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只是我必不將我的慈愛全然收回,也必不叫我的信實廢棄。」(詩八九33)

【每日鑰字】

「收回」希伯來文 פּוּר,這個字音譯是 puwr;其字意為「破壞」,「阻斷」。「廢棄」希伯來文 שָׁקַר,這個字音譯是 shaqar;其字意為「不真實對待」,「欺騙」。今日鑰節提到「我的慈愛……我的信實。」「慈愛」「信實」在本篇一再出現。「慈愛」的希伯來文是 hesed,指神堅定不移的愛,也是神「立約」的核心。「信實」是進一步的保證神對「立約」的忠信,因祂說過的話必定兌現。「慈愛」「信實」是詩人相信神必應驗祂在大衛之約所作的應許,而向神禱告的根據。以色列人雖然多次地背逆神,而遭神的責罰,但詩人卻根據神與大衛所立的約、所起的誓,相信神對他們還是「慈愛」「信實」的。本篇人雖能失信,但神卻不會背棄祂的約,反而祂要以永遠不變的「慈愛」「信實」成就祂的約。因此,詩人多述說神的「慈愛」「信實」之後,就以頌讚結束此詩。親愛的,我們的禱告是否也建立在神的「慈愛」「信實」上,並且堅信祂所立的約和應許呢?

【兩個都是】

哥零(Ollin)是一位自由的思想家。一次,遇見一個鄉下人前往聚會。哥零就問他說,「你去那裡?」他答,「去禮拜堂敬拜神。」「請問,你的神是大的或是小的呢?」鄉人答說,「兩個都是。」哥零說,「這怎麼可能呢?」鄉人答,「祂是那麼大,整個天都不夠包容祂;並且祂又是那麼小,竟能住在我這卑徽的心裡。」哥零因這簡單鄉人的答覆,大受感動!親愛的,人不能用人的智慧去明瞭神的屬性,只有根據神親自的啟示,才能領會享受。

【每日一問】
本篇的背景以及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詩篇》第八十九篇是以斯拉人以探的訓誨詩。以斯拉人以探,大有智慧,為大衛時所立與希幔、亞薩同作管理歌唱者(《王上》四31;《代上》十五17~19)。但這裡指大衛時代之以探的一個後裔,因為第38~45節的災難沒有發生在大衛任內,卻是較後期,即猶大衰落的時候。又或者這是指一個以以探為名的詩班。本篇是歷史的詩,其歷史背景記載在《王下》二十四8~17和《代下》三十六9~18。在主前586年,尼布甲尼撒王攻陷耶路撒冷,猶大王約雅斤被擄。當時詩人想起神對大衛所立的約,而祈求神記念,搭救他們出離仇敵之手。從第八十八篇進到了八十九篇,就好像是雨過天青,又好像是從黑夜進入了光明。整篇詩篇形成一首榮耀頌,它的詞句表達了歷代聖徒對神的信心和愛。因這緣故,它也成為了詩篇第三卷的一篇很合適的總結。

本篇是求神堅定與大衛所立永遠約的禱告。在這首求告詩裡,詩人一開始以神慈愛與信實的永久約為樂;然後,他悲嘆神的受膏者(國王)被擄,國家已被毀滅,卻因信靠神的應許,向神發出讚美,以及向仇敵及環境誇勝;最後,全卷書以榮耀頌為結束。

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詩人以探求神紀念和大衛所立的約。詩人在患難之中,因信靠神與大衛所立永遠的約,在失望中仍存有盼望,在疑惑中仍存有信心,在悲情中而得安慰。本詩雖以國難為主要內容,最後信心得勝了,詩人以堅定的讚美作為結束。請特別注意,雖然神的子民遭遇挫折、患難、死亡、羞辱,詩人卻按照神屬性和祂的應許來禱告,而求神施行拯救,為他們擊敗敵人。全篇禱告中提到四次的「立約」(3,28,34,39節);三次的「起誓」(3,35,49節);兩次「不說謊」(34,35節);九次神的「信實」(1,2,5,8,24,28,33,37,49節);七次神的「慈愛」(1,2,14,24,28,33,49節)。我們需要細心研究這些描述神「慈愛」「信實」的屬性和祂大能作為顯明在天地之間的經節,並且它們指出神永不改變「立約」的應許和保證。親愛的,將我們所喜愛的經節背誦下來,而成為我們的禱告和讚美吧!

【每日金句】

「神的一切作為都出於『慈愛和誠實』。祂的旨意和安排,從亙古直至永遠,都是『公義和公平』的。擊敗埃及人的全能者,必將驅散教會的敵人,叫信徒因祂的名歡樂。神聖的喜樂就是信徒的力量,所以我們應該勇敢快樂。」 ── 馬太亨利

【每日默想】

「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阿們!」(59節)詩人雖因王被擄,人民離散而向神祈求,但他因信靠神的應許而得安慰,最後他以堅定信心的讚美作為結束。親愛的,即使環境再險惡,我們是否會因神的應許向祂發出讚美呢?並且向人見證主的「慈愛」「信實」呢?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