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面對生命危機時候的禱告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耶和華拯救我的神啊,我晝夜在你面前呼籲。願我的禱告達到你面前,求你側耳聽我的呼求。」(詩八八1~2)
【每日鑰字】
「達到」希伯來文 בּוֹא,這個字音譯是 bow;其字意為「渴望」。今日鑰節提到「願我的禱告達到你面前。」詩人處在非常艱難的光景之中,但是他的禱告沒有停止過。他沒有失去盼望,卻仍有信心稱耶和華為「拯救我的神」,並且向神訴說:「天天求告你,向你舉手」(9節),以及「我早晨的禱告要達到你的面前」(13節)。因為詩人知道,他所有的遭遇都是神所做的。因此,儘管人生際遇往往不如人意,神的兒女絕不可灰心絕望,仍應信靠神,繼續不斷地向祂禱告。親愛的,憂傷絕望臨到你時,我們是否仍能夠保持信心,繼續不斷將自己交託在愛我們的神手呢?因為「無論是死、是生、……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羅八38~39)
【枯燥之時仍能不住禱告】
一位神的僕人說:「一個人在屬靈感覺枯燥時,仍能不住地禱告,神要加給他的恩惠,比一個多讀經而感覺快樂的人還要多。當你以為祈禱絲毫無益,只是枉費時間,而要放棄之時,請你回答說:『神呀!我在這裡,只是為著叫你喜悅。』這樣的祈禱,極有價值,更蒙神的悅納賜福。只在感覺快樂之時才能禱告的人,不能作出什麼大有價值的事。」
【每日一問】
本篇的背景以及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詩篇》第八十八篇的詩題「可拉後裔的詩歌,就是以斯拉人希幔的訓誨詩,交與伶長。調用麻哈拉利暗俄。」本詩調用麻哈拉利暗俄(mahalath leannoth),它屬「哀歌」的曲調(The suffering of affliction)。「麻哈拉」意指用愁苦哀音唱之,其標題一次單用(詩五十三);一次與利暗俄連用,有悲哀,充滿憂愁和痛苦之滋味(詩五十八)。「利暗俄」的意思是「貶抑或折磨」。「以斯拉人希幔」是撒母耳之長子約珥的兒子,為大衛王時所立哥轄詩班的領袖(代上六33,亦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見(代上六28~32;二五1~5)。本詩是一首描述十字架受苦的哀歌。其中最為哀淒的呼喊是第14節:「耶和華阿!你為何丟棄我?為何掩面不顧我?」從預言的角度來查考,這令我們連想到主被釘十字架的呼喊:「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繙出來,就是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可十五34),而體會主在十字架上的心境,便明白祂為我們所受的苦,有多深!十六世記一位英國主教胡培爾(Hooper)非常喜歡這首《詩篇》,當他在監裡服刑,快要為主殉難的時候,他想到這《詩篇》,獲得從主而來的平安與勇氣,於是將這詩送給他的夫人。 本篇是詩人從死亡的黑暗中向神發出的不住的禱告。詩人形容他所面對的患難,威脅他生命的危機並說出因所發生之事未得答案,而引起的驚惶。 本篇是《詩篇》中最悲愁、孤單的一首詩。詩人自始自終語氣沉痛哀絕,滿了憂鬱和痛苦,他內心的傷痛是筆墨難以形容。他形容所面對的災難,威脅他生命的危機,並說出因所發生之事而引起的驚惶,可說是一點希望、一線光都見不到。因為他患了重病,可能長了大麻瘋(8節「隔在遠處」),故他一生與世隔絕,為親友所憎惡,又遭神棄絕。他最親密的朋友只剩下陰間的黑暗。然而詩人在苦痛的深處,仍能仰首向神求助,因為神是慈愛的拯救者。此外,本詩之寶貴,在於即使面臨絕望死亡邊緣,詩人仍緊緊抓住神,繼續不斷地呼求,表露了他積極的信心。親愛的,不論環境如何,即使在絕望的困境中,向神禱告吧!祂必垂聽我們的禱告,帶領我們渡過每一個艱困的時刻。 【每日金句】 「聖經裡只有一首這樣的詩,暗示這樣罕有的經歷。但有一個人確信,神決不丟棄最憂傷痛苦的人。」 ── 柯雅德 【每日默想】 這篇幾乎是沒有答案,連希望的表示都沒有的一首詩。全詩惟一的亮點就是,詩人以求告「耶和華拯救我的神」開始。他在絕望中,從沒有離開神,反而繼續不斷的向祂禱告(1~2、9、13節)。

本篇的背景以及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詩篇》第八十八篇的詩題「可拉後裔的詩歌,就是以斯拉人希幔的訓誨詩,交與伶長。調用麻哈拉利暗俄。」本詩調用麻哈拉利暗俄(mahalath leannoth),它屬「哀歌」的曲調(The suffering of affliction)。「麻哈拉」意指用愁苦哀音唱之,其標題一次單用(詩五十三);一次與利暗俄連用,有悲哀,充滿憂愁和痛苦之滋味(詩五十八)。「利暗俄」的意思是「貶抑或折磨」。「以斯拉人希幔」是撒母耳之長子約珥的兒子,為大衛王時所立哥轄詩班的領袖(代上六33,亦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見(代上六28~32;二五1~5)。本詩是一首描述十字架受苦的哀歌。其中最為哀淒的呼喊是第14節:「耶和華阿!你為何丟棄我?為何掩面不顧我?」從預言的角度來查考,這令我們連想到主被釘十字架的呼喊:「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繙出來,就是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可十五34),而體會主在十字架上的心境,便明白祂為我們所受的苦,有多深!十六世記一位英國主教胡培爾(Hooper)非常喜歡這首《詩篇》,當他在監裡服刑,快要為主殉難的時候,他想到這《詩篇》,獲得從主而來的平安與勇氣,於是將這詩送給他的夫人。 本篇是詩人從死亡的黑暗中向神發出的不住的禱告。詩人形容他所面對的患難,威脅他生命的危機並說出因所發生之事未得答案,而引起的驚惶。 本篇是《詩篇》中最悲愁、孤單的一首詩。詩人自始自終語氣沉痛哀絕,滿了憂鬱和痛苦,他內心的傷痛是筆墨難以形容。他形容所面對的災難,威脅他生命的危機,並說出因所發生之事而引起的驚惶,可說是一點希望、一線光都見不到。因為他患了重病,可能長了大麻瘋(8節「隔在遠處」),故他一生與世隔絕,為親友所憎惡,又遭神棄絕。他最親密的朋友只剩下陰間的黑暗。然而詩人在苦痛的深處,仍能仰首向神求助,因為神是慈愛的拯救者。此外,本詩之寶貴,在於即使面臨絕望死亡邊緣,詩人仍緊緊抓住神,繼續不斷地呼求,表露了他積極的信心。親愛的,不論環境如何,即使在絕望的困境中,向神禱告吧!祂必垂聽我們的禱告,帶領我們渡過每一個艱困的時刻。 【每日金句】 「聖經裡只有一首這樣的詩,暗示這樣罕有的經歷。但有一個人確信,神決不丟棄最憂傷痛苦的人。」 ── 柯雅德 【每日默想】 這篇幾乎是沒有答案,連希望的表示都沒有的一首詩。全詩惟一的亮點就是,詩人以求告「耶和華拯救我的神」開始。他在絕望中,從沒有離開神,反而繼續不斷的向祂禱告(1~2、9、13節)。
-
1. 人生的際遇往往未盡人意,面對生命的危機和患難時內心的掙扎,我們是否像詩人一樣,從沒有停止向神禱告呢?
2. 面對臨近的死亡悲痛,甚至憂傷被神及他人疏遠,我們是否像詩人一樣,從未灰心而懷疑神呢?
3. 我們也許沒有像詩人這樣絕望的經歷,但我們是否知道有人正有如此的遭遇,而為他們代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