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懇求慈愛的禱告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誠實從地而生,公義從天而現。」(詩八五10~11)
【每日鑰字】
「相遇」希伯來文 פָּגַשׁ,這個字音譯是 pagash;其字意為「遇見」。「相親」希伯來文 נָשַׁק,這個字音譯是 nashaq;其字意為「親吻」,「配備」。今日鑰節提到「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詩人在聖靈的感動下,將「慈愛」、「誠實」、「公義」和「平安」擬人化,說他們歡然相遇,彼此擁抱,展示了神救贖的計畫,並祂復興祂子民的應許。這裡有兩點值得注意的,就是:
本篇的背景以及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詩篇》第八十五篇是可拉後裔的詩,交與伶長。從前三節看,猶太人已從被擄巴比倫的日子回歸故國(主前六世記)。當時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七十年之久,受盡苦楚,國破人亡,異鄉作客,無日不渴望重回故土。後來他們真的返回迦南地,看到的卻一片淒涼的景象,因而內心湧出向神施恩的懇求,求神復興他們。 本篇是懇求神施恩的禱告。本詩提及被擄的人從巴比倫歸回,但遭遇到極大的苦難,因而詩人求神憐憫,收回祂的怒氣,並復興他們。在這首詩裡,詩人以感謝神向他們施恩作為開始;然後,他描寫他們當前淒慘的光景,求神止息憤怒,使他們得見神的慈愛;最後,他高唱凱歌,宣告神要賜福給他們,而以義與和平施行救恩。 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詩人宣告了神如何向人施恩,並見證他如何從神的應許中得到安慰。在詩中,詩人描述過往神如何復興以色列 ── 祂首先使祂的百姓悔改,跟著赦免他們的罪,然後終止祂出於義憤的懲罰。於是,他懇求神息怒,再次復興他們。接下來,他從耶和華的話得到應許,而在信心裡感恩讚美。詩人藉著禱告,由眼前的困境,轉移到回想神的恩慈,並數算著過去的恩典,因而重拾了信心,由灰心失望轉為得勝喜樂。因此,我們不應該因目前的苦難而忘卻過去神慈愛的施恩。親愛的,在紛擾的心緒中,我們是否能像詩人先默想神的慈愛,並數算祂的恩典,而後再向祂感恩讚美呢? 【每日金句】 「神的慈愛和神的公義這二個不同的,結果在十字架上能夠彼此相親;我們一面能看見神的愛,一面能看見神的公義。」 ── 陳希曾 【每日默想】 「祂的救恩誠然與敬畏祂的人相近,叫榮耀住在我們的地上。」(9節)親愛的,神不僅愛我們,也將復興的路向我們顯明,但我們對祂的「敬畏」如何呢? 上一則|下一則

-
1. 「慈愛」與「誠實」(原文為「忠信」)是雙生子。兩者是相關的合作夥伴,並且是相連不可分的。神與人的關係乃是建立在神「慈愛」的原則上,以及人的信心所表達對神的「忠信」。所以,神叫每一位向祂「忠信」的人,能遇見祂的慈愛。
2. 「公義」與「平安」也是雙生姊妹。「公義」的結果就是「平安」。「公義」作為先鋒,為救贖祂的子民開路,使人與神和好。所以,因為救主在十字架的工作,滿足了神「公義」的要求,叫我們能享受祂所賜的「平安」。
本篇的背景以及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詩篇》第八十五篇是可拉後裔的詩,交與伶長。從前三節看,猶太人已從被擄巴比倫的日子回歸故國(主前六世記)。當時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七十年之久,受盡苦楚,國破人亡,異鄉作客,無日不渴望重回故土。後來他們真的返回迦南地,看到的卻一片淒涼的景象,因而內心湧出向神施恩的懇求,求神復興他們。 本篇是懇求神施恩的禱告。本詩提及被擄的人從巴比倫歸回,但遭遇到極大的苦難,因而詩人求神憐憫,收回祂的怒氣,並復興他們。在這首詩裡,詩人以感謝神向他們施恩作為開始;然後,他描寫他們當前淒慘的光景,求神止息憤怒,使他們得見神的慈愛;最後,他高唱凱歌,宣告神要賜福給他們,而以義與和平施行救恩。 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詩人宣告了神如何向人施恩,並見證他如何從神的應許中得到安慰。在詩中,詩人描述過往神如何復興以色列 ── 祂首先使祂的百姓悔改,跟著赦免他們的罪,然後終止祂出於義憤的懲罰。於是,他懇求神息怒,再次復興他們。接下來,他從耶和華的話得到應許,而在信心裡感恩讚美。詩人藉著禱告,由眼前的困境,轉移到回想神的恩慈,並數算著過去的恩典,因而重拾了信心,由灰心失望轉為得勝喜樂。因此,我們不應該因目前的苦難而忘卻過去神慈愛的施恩。親愛的,在紛擾的心緒中,我們是否能像詩人先默想神的慈愛,並數算祂的恩典,而後再向祂感恩讚美呢? 【每日金句】 「神的慈愛和神的公義這二個不同的,結果在十字架上能夠彼此相親;我們一面能看見神的愛,一面能看見神的公義。」 ── 陳希曾 【每日默想】 「祂的救恩誠然與敬畏祂的人相近,叫榮耀住在我們的地上。」(9節)親愛的,神不僅愛我們,也將復興的路向我們顯明,但我們對祂的「敬畏」如何呢?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