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呼求救助的禱告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使他們知道,惟獨你名為耶和華的,是全地以上的至高者。」(詩八三18)

【每日鑰字】

「知道」希伯來文 יָדַע,這個字音譯是 yada`;其字意為「認識」。今日鑰節提到「使他們知道,惟獨你名為耶和華的,是全地以上的至高者。」本詩以這句莊嚴的話語結束。在敵人的包圍之下,詩人的禱告不是做軍力評估,也不只是為了消滅仇敵,也不是為個人復仇,而是願仇敵蒙羞,以及神得榮耀。神的勝利和敵人的失敗,證明耶和華是名符其實的全能者、至高至善的主宰。因為爭戰的目標,不只是為了保護、拯救以色列,也是為了讓人認識神,知道「耶和華的名」,因而願意尋求「全地以上的至高者」。這表現詩人超越了個人民族的情感,而是以神為中心的禱告。詩人確信神不僅是以色列人的神,而是要全地都承認神的名,使外邦人歸向祂,也作祂的子民。願我們順服及盡忠於神,在日常的生活中榮耀祂,好使人認識祂就是救主和主宰,而敬畏祂的名、尋求祂的名。親愛的,我們的禱告是否也以神為中心,讓祂的名得榮耀呢?

【昨日今日明日神都在掌權】

1653年,當布爾斯楚・懷勒克(Bulstrode Whitelock)正準備擔任克倫威爾之特使,出使瑞典時,他為自己的國家動盪不安感到擔憂。因為英國剛經歷內戰,而且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處死自己的國王 ── 查理一世。陸軍與政府彼此對立,甚至上個世紀宗教改革運動的屬靈承繼者 ── 清教徒的兩大宗派 ── 長老教會與克倫威爾所屬的獨立教會,也陷於對立狀態。實在難以知道英國將會何去何從,更別談代表英國出使他國了。因此,在他啟程的前一夜,他坐立不安,走來走去。他有一個忠心的僕人,注意到主人無法入睡,就來到他跟前。以下是他們的獨特內容:「能否容許我問您一個問題?」主人回答:「當然,請說。」「先生,難道您不認為在您未出生之前,神已經把這世界管理得很好嗎?」主人又回答:「那是不容置疑的。」「先生,難道...當您離開這世界時,神同樣會將這世界管理得很好。」主人答:「那當然!」「那麼,請恕我直言,難道您不認為您應信得過神,祂同樣會將這世界管理得很好嗎?」他就立即上床,很快就睡著了。同樣,當我們應對在今天這個世界,有何事會臨到我們時,最好問自己同樣的問題。答案既然那麼明顯,就不會緊張而能安息了。

【每日一問】
本篇的背景以及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詩篇》第八十三篇是亞薩的詩歌。此篇的時間雖不能確定,但多數解經家認為是猶大王約沙法時代,詩人蒙神默示而作的詩(代下二十14),一面安慰百姓,一面又預言神的百姓必得勝利。當時摩押人、亞捫人、米烏尼人一同來攻擊約沙法,王便尋求耶和華,在猶大全地宣告禁食,又設立歌唱的人,因讚美神而大獲全勝。若將本詩與《歷代志下》二十章,相互對照詳加研讀,更能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此外,本詩篇還有進一步的應驗,就是顯示敵基督的顯露(但七7,8,帖後二4,啟十三1,十六14,十七)。那時,主耶穌要用口中的氣滅絕他,用降臨的榮光廢掉他。

本篇是呼求救助的禱告。在這首求告詩裡,詩人以呼求神不要靜默開始;然後,他描寫敵人的圖謀,並逐一描述他們的結盟;最後,他求神消滅敵人,使神的公義、和平的國度可以建立。 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詩人將以色列歷來的仇敵都數點出來。詩中所提到的十國聯盟,他們位於以色列的四圍,似乎都是以色列人的世仇。他們攻擊神的百姓,目的是要奪神給以色列人的產業,就是迦南地。因為他們說:「我們要得神的住處,作為自己的產業。」因此,以色列的仇敵也是神的仇敵。於是,詩人指出敵人的圖謀,不但是以色列人的問題,也是神的問題:「你的仇敵……恨你的……你的百姓……你所隱藏的人……彼此結盟,要抵擋你。」為此,詩人求神用祂的權能,使旋風、野火、狂風暴雨成為他們的兵器擊潰仇敵。面臨仇敵的圍困,詩人依然持定信心的禱告,是來自確信神對付他們的仇敵如已往歷史上的仇敵一樣。無可置疑的,耶和華拯救以色列人脫離敵人之手。親愛的,不論我們生活中的仇敵是以什麼面貌出現,唯有信心的禱告才能得勝。

【每日金句】

「撒但是極其強而有力,但是神更強、更有力。哈利路亞!」 ── 戴德生

【每日默想】

當敵人來勢凶凶,為要毀滅以色列人,詩人一開始就大聲求告神:「不要靜默、不要閉口,不要不作聲」(1節)。親愛的,神向祂的兒女靜默不言是有祂的目的,但我們卻要不住地向祂呼求,讓祂介入我們的危機吧!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