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求神審判世界的禱告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神啊,求你起來審判世界,因為你要得萬邦為業。」(詩八二8)
【每日鑰字】
「審判」希伯來文 שָׁפַט,這個字音譯是 shaphat;其字意為「懲罰」,「宣告判決」。今日鑰節提到「神啊,求你起來審判。」這篇詩描述的神是審判者,在世上施行公正的秩序。詩人求神親自來審判世界,因全地都屬祂的。詩人仿佛看見神坐在天國的寶座上(像《約伯記》一6所描寫的),責備地上的統治者和審判者沒有為貧弱者伸張正義。所以,詩人只有轉向全能者,求祂速速審判世界,因為祂要得萬邦為業。馬太亨利說的好,「世界局勢混亂,使我們越發渴望基督的再來。願祂早日以公義、真理、與和平統治萬國。」親愛的,看到世上許多不公不義的事,且發現各國司法體系都有瑕疵,不要灰心;當主耶穌第二次降臨時,將親自施行審判,那時全地才有公平和正義。
【展期的刑罰】
教會中的亞拿尼亞和希律並非最先或最後遭遇立刻的刑罰的人(徒五5,十二23)。但是,有很多充分的理由,使神收回祂的手,遷延年日,給人以最後悔改的機會,而表明祂的洪恩:「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羅三25)有著名小說家,路易在美國肯撒教堂演說的時候,就拿出表來,給神十分鐘擊死他;英格數(Colonel Ingersoll)也這樣的褻慢神。巴克博士(Dr. Joseph Parker)就說:「那些人以為用十分鐘就能竭盡永生的神的忍耐麼?」
【註解】
「我曾說:『你們是神,都是至高的兒子。』」(6節)。這首詩稱以色列的統治者及士師為「神」和「神的兒子」。他們被稱為「神」和「神的兒子」是因為他們在執行審判中代表了神。但事實上,這些人辱沒了神的莊嚴託付,因他們沒有秉公正行事,反而在執法過程中,徇私偏幫富人。此外,聖經屢次提及以色列執法者或在上位的人,都是神在地上的代表;以下經節均有這方面顯示:出二十一6,二十二7~8、27;詩八5,八十二1,一三八1,八十二1下。在《約翰福音》十章34~36節中記載說,主耶穌用這些經文來證明他自己有獨特的身份 ── 神的兒子。如果神都稱人為「神」,為什麼對祂而言就是侮辱神呢?祂是真神的兒子,說自己與神等同又有什麼不可呢?
【每日一問】
本篇的背景以及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詩篇》第八十二篇是亞薩的詩歌。聖經學者認為本篇與猶太王約沙法時代有關,當時國內遍設審判官(代下十九5~7),因這些審判人的官吏不秉公行義,神要審判他們。馬丁路德論此篇曾說:「世上每一位掌權者和審判官,應該把這篇禱告貼在他的牆上,這樣便可以提醒他自己的地位是何等神聖,自己的職責是何等重大。他們所享的職權,一面是服事神,一面利於人。」
本篇是求神審判的禱告。整首詩的核心思想是公義,其中詩人敘述不公義的審判者站在神的審判臺前;他們因不公之審判而受審判及定罪,並聽見神的死刑判決;末了,他求神把祂公義的審判延展至全地。
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詩人求神親自來審判世界,因全地都屬祂的。詩中的「諸神」(1,6節)的希伯來語是elohim,含有「審判官」的意思。這首詩稱以色列的有權力者為「神」和「神的兒子」,因為他們是神的代表,負有責任秉公義行事,不可偏差與徇私,審判必須公正,以維持社會的秩序,並保衛貧寒的人和孤兒……困苦和窮乏的人的權利。根據上下文,「諸神」可指以色列國中不秉公行義的審判官(撒上八3;賽一16~17等);也可指替神公正審判世人的君王。他們通常受人尊敬,但可惜有人卻濫用職權,不忠職守,且毫無公義之心。當神所設立的審判官失職的時候,「地的根基都搖動了」(5節)── 人的道德價值觀將崩潰,徇私枉法、貪污舞弊的行為將橫行,社會也將陷於極度混亂。所以,詩人呼求全能者的介入,因祂喜愛公義,嫉惡如仇,必伸張正義,主持公道。有人說的好,「我們所生活的時代是『諸神』沒落的時代,因為我們有耳聽的人已經知道,主再來的日子近了。」親愛的,當神採取行動時,這世界才有真正的公義與和平。
【每日金句】
「這篇詩描述的神是審判者,在世上施行公正的秩序。社會中司法者通常受人尊敬,而他們應秉公正行事,不可偏差與徇私,必須公平。可惜有人濫用職權不忠職守,所以詩人只有轉向全能者,祂有一日必審判世界,因為祂要得萬邦為業。」 ── 佚名
【每日默想】
一切執政者和司法者都是神的僕人。親愛的,我們尊重神的權柄和地上的權柄(羅十三1~4)嗎?我們為一切在上,有權柄的人(教會中及國家)禱告(提前二2)、祝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