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大衛求神安慰憂患的人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但我倚靠你的慈愛,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樂。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祂用厚恩待我。」(詩十三5~6)
【每日鑰字】
「厚恩」 ── 「厚」希伯來文 גָּמַל,這個字音譯是 gamal;其字意為「對待」,「處置」。今日鑰節提到「但我倚靠你的慈愛。」這篇禱告中,最重要也最寶貴的一個字就是「但」(But)。從詩歌的哀訴,我們可以了解大衛的處境是非常的艱難。他感到耶和華忘記自己和不顧他,一口氣提了四次說:「要到幾時呢?」「但」他哀求神的看顧,給他希望和力量,免得仇敵向他誇勝。並且雖然在痛苦絕望的景況下,仇敵的升高(得勢)叫他難受,「但」他因仰望神,相信祂的慈愛和拯救,叫他可以喜樂地向神歌唱。然而,難處使「我心籌算,終日愁苦」(2節),或是「但我倚靠你的慈愛」呢?
此外,也請注意本段段節中,大衛用「我……你……祂」,描述了他(我)恢復了與神(你)密切的關係,並且他能向人見證神(祂)的「厚恩」。我們與主的關係是否也如此密切呢?
【輪椅上的歡唱】
羅勃特布魯斯講了下面的故事:「有一天我在一條繁華的街上走著,忽然聽到有人吟唱頌歌。他的聲音很甜,即使在嘈雜的車聲之中仍然清晰可辨。當我走到那人的跟前,發現他竟是一位失去雙腿的人,他用手轉動輪椅慢慢前進。我對他說:『朋友,我要你知道,任何人若聽到在你這種景況中的歌唱,都會受到鼓舞的。』他微笑地告訴我說:『當我不去注意我已失去的,而集中注意我所餘下來的,我便不自主的要頌揚主恩。』」
【每日一問】
本篇的背景以及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詩篇》第十三篇是「大衛的詩」,交與伶長,很難確定何時寫的。有聖經學者認為本篇詩是大衛逃避掃羅,流亡到非利士境內時寫的(撒上二七1~2)。從本詩的哀訴中,我們可以了解大衛的處境是非常的艱難。他被敵人追逼,在絕望中,而發出四次的質詢:「要到幾時呢?」但在本篇的結尾,他因仰望神就得大喜樂,從哀嘆到感恩歌頌。大衛心靈轉折的過程,值得我們深思默想。此外,《詩篇》中有一個常見的特點,便是詩人轉瞬間由絕望的深淵,升至喜樂與信心的頂點。本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譬如說,本詩第4節中,大衛所表現的是極端悲觀絕望。可是在第5節中,沮喪的大衛突然心情改變,克服了憂傷和恐懼,完全信靠救主的憐恤與眷顧。
本篇是大衛由哀嘆轉成感恩的禱告。在這首求告的詩裡,大衛伸訴神的不顧;然後,他哀求神看顧;最後,他信心的宣告,堅定對神的倚靠,而喜樂向神歌唱。
本篇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大衛劇烈的轉變過程:「哀訴」→「禱告」→「感恩」。他因著禱告,心得盼望和安慰,而使他由絕望的深淵,升至喜樂與信心的頂點。大衛因為長年遭受掃羅的追殺,遭遇到許多的苦難。在艱難的困境下,他內心困擾,因而三番四次地「哀訴」:「要到幾時呢?」但他在絕望中「禱告」,求神看顧他、應允他。這是他的轉機。由此可見「禱告」是多麼的重要,而且是不可缺少的。大衛因藉著懇切的「禱告」,重新恢復了對神的信賴,便從憂愁變成喜樂,從埋怨變為感恩,從歎息轉成歌唱。因此,在本篇的結尾,他勝過了憂傷沮喪和恐懼,以信心唱出得勝之歌,而從「哀訴」轉變到「感恩」
【每日金句】
「外在的痛苦與試煉無論怎樣可怕,他仍緊緊抓住神,耐心等候祂,結果他在極端的艱困中,建立伯特利,在痛苦中向神歌詠。」 ── 邁爾
【每日默想】
大衛的環境並沒有改變,但他轉向神,因而內心卻改變了。司布真曾說:「在神不難將黑夜變白晝,祂能將黑雲密佈天空,祂也能使天氣晴朗。所以讓我們放心交託祂,苦難終究要過去的,讓我們預先高唱哈利路亞吧!」親愛的,無論情況如何惡劣,讓我們仍然藉著懇切的禱告,倚靠祂的「厚恩」來待我們、拯救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