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各族長之奉獻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當天,以色列的眾首領,就是各族的族長,都來奉獻。他們是各支派的首領,管理那些被數的人。他們把自己的供物送到耶和華面前,就是六輛篷子車和十二隻公牛。每兩個首領奉獻一輛車,每首領奉獻一隻牛。他們把這些都奉到帳幕前。」(民七2~3)
「摩西進會幕要與耶和華說話的時候,聽見法櫃的施恩座以上、二基路伯中間有與他說話的聲音,就是耶和華與他說話。」(民七89)
【每日鑰字】
《民數記》第七章記載二件事,就是:(1)眾首領甘心奉獻;和(2)各支派奉獻獻壇所用相同的祭物。本章詳述了十二支派各的首領向神所獻上「供物」,顯明神重視和悅納各支派所獻上的。
- 1. 「供物送到耶和華面前」 ── 「供物」希伯來文是 קָרְבָּן,這個字音譯是 qorban;其字意為「奉獻物」;它的詞根意思是「去拉近」某人或某事。這樣,他們把「供物」帶到祭壇上,是帶有「接近」神的意思。在《出埃及記》,以色列全會眾甘心樂意獻禮物(出三十五29),為要建造會幕;在《民數記》,以色列的眾首領又獻「供物」,為要使會幕能往前行走。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第二年正月初一日,摩西立完帳幕,膏過物件之後,十二個支派的族長就獻上六輛篷車,和十二隻牛。他們所獻上的「供物」,值得我們注意,就是:
- (1) 乃是出於神的感動,因而都是自願且額外獻上的;
- (2) 也代表著他們自己的支派所獻上的,而「供物」均是相同的;
- (3) 他們獻的牛與車,乃是供給利未人,搬運會幕來使用,而解決了當時的需要;
- (4) 他們同心合意的配搭,而每天都有一個支派首領獻供物;
- (5) 神悅納了他們甘心樂意的獻上。
因此,神看重他們所獻上的「供物」,記念每一位首領的名字,也不忘記他們的工作!
- 2. 「耶和華說話」 ── 「說話」希伯來文是 דָּבַר,這個字音譯是 dabar;其字意為「交談」,「囑咐」,「應許」。本書中有23次明明的說到「耶和華說話」。今日鑰節提到摩西得以進會幕要與「耶和華說話」,表明了神不但樂於與人交談,也樂於將祂的心意指教祂的百姓。在舊約中,會幕是神的居所。此處,神向摩西說話的聲音來自那坐在約櫃上之施恩座的,因為只有當人的罪被遮蔽的時候,才能與神有所交通。在舊約,摩西是神與以色列人之間的代表,所以只有他聽得到神的話,但以色列民以此為滿足了,因為神與他們同在。在新約,我們可以直接到祂面前,瞻仰祂的榮面,聆聽祂的慈言。哦!這是何等寶貴又安慰的經歷 ── 與主「沒有間隔」 (《聖徒詩歌》570首第1節)。
沒有間隔,主,沒有間隔;
讓我見你榮面,
引我近你身邊,然後聽你慈言;
沒有間隔,沒有間隔。
【每日一問】
本章為什麼不厭其詳的重複記載各支派所獻、相同的供物呢?
本章經文頗長,是舊約中第二長的一章(除了《詩篇》一一九篇以外),共89節;其主要內容是重複記載十二日各族長的獻祭,共72節。他們在耶和華面前所獻的禮物的次序,乃是按照以色列人編營的次序。本章值得我們深思的,就是神不但重視每一個首領名字,也對每個獻祭都有細緻的描述並合宜的品評。因為祂喜歡記下他們每項事奉的行動,和愛心的禮物。因此,本章細意地一一記錄下來他們的奉獻蒙神悅納,而不是一筆帶過。奉獻的結果,就是神在會幕中向摩西說話。奉獻給神是我們聽見神說話的先決條件。今日我們若過一個奉獻的人生,與主沒有間隔,神也會清楚向我們說話。
【每日金句】
「祂所詳述的,……人們會看為累贅,但祂總不略去任何一個祂僕人的的名字,和他們工作的任何一項。」 ── 麥敬道
【每日默想】
神從來都不勉強人奉獻,各支派的首領都是甘心樂意地獻上同樣的供物。
- 1. 我們是否為教會的需要甘心樂意地(林後九7)奉獻所須用的財物呢?
- 2. 奉獻的高峰乃是神對人說話。我們是否常常親近神,清楚祂向我們說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