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贖罪日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也要把兩隻公山羊安置在會幕門口、耶和華面前為那兩隻羊拈鬮,一鬮歸與耶和華,一鬮歸與阿撒瀉勒。」(利十六7~8)

「每逢七月初十日,你們要刻苦己心,無論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們中間的外人,什麼工都不可做;這要作你們永遠的定例。因在這日要為你們贖罪,使你們潔淨。你們要在耶和華面前得以潔淨,脫盡一切的罪愆。」(利十六29~30)

【每日鑰字】

《利未記》第十六章詳細記述大祭司在「贖罪日」,為全體百姓集體贖罪的條例。

  1. 1.  「阿撒瀉勒」 ── 希伯來文是 עֲזָאזֵל,音譯是 'aza'zel,有完全除去的意思。這詞在聖經裡出現過四次,全都跟贖罪日有關(利十六8,10,26)。《通俗拉丁文本聖經》把這個詞譯作「被派遣的山羊」。《七十士譯本》所用的希臘詞,意思則是「把罪惡帶走(轉移)的一位」。英語稱為 scapegoa,一般直譯作「替罪羊」。兩隻山羊都必須是健全無疵的,而且在這方面要盡可能相似。在抽籤之前,兩隻山羊都同樣有可能被選作「歸於耶和華」的山羊。對另一隻「歸與阿撒瀉勒」山羊的解釋,解經家意見紛紜。按著「阿撒瀉勒」的字義說來,這個詞看來是由兩個詞根組成的。「阿撒」意即山羊,「瀉勒」意即「遣去」或「遷移」。所以,「阿撒瀉」就是送到曠野的那頭「離去的羊」。大祭司把「歸於耶和華」的山羊獻作贖罪祭之後,要用雙手按在活著的山羊頭上,承認以色列人的一切罪過,然後差一個「準備妥當的人」,把山羊放到曠野去。這裡有一隻歸與耶和華的公山羊宰了,流血為以色列人贖罪。但這一隻歸於「阿撒瀉勒」的羊(即離去的羊),並不殺死,被送到無人之地,特要向魔鬼顯明贖罪的大功完成,神百姓的罪已經是完全除去了(彌七19)。這樣的安排預表恩典的兩方面:一方面是我們的罪因血蒙赦;另一方面,我們的罪不再留在神面前,並且永遠不再紀念了。「東離西有多遠,祂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 (詩一百零三12)

    此外,《希伯來書》的作者指出,「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 (來十12) 這說出基督就是除去世人罪孽之羔羊(約一29,36)。祂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永遠完成贖罪的事,解決了人在神面前的罪。從此。祂贖罪的救恩將我們的罪全然「除去」了!

  2. 2.  「刻苦己心」 ── 「刻苦」希伯來文是 ה,音譯是 `anah,有受苦,苦待,壓迫,骯謙卑的意思。神吩咐以色列人每年七月初十日為贖罪日,要「刻苦己心」,表徵為罪憂傷、禁食禱告;並且「什麼工都不可作」,表徵安息在基督的救恩裡。大祭司每年都要在這一天,穿上細麻布的了一次永遠的聖衣,為眾祭司和百姓贖罪。

【每日一問】
神為什麼要定每年七月初十日為「贖罪日」?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人是在罪孽裡生的,神設定這個日子,要祂的子民每年一次想起罪來,在神的面前認罪悔改,除淨罪孽。

一年之中只有這一日大祭司可以進到至聖所,並且大祭司兩次帶著祭物的血進入至聖所。第一次為自己的罪,第二次為眾百姓的罪。故「贖罪日」預表神救贖的大功完成和基督救恩的完備。《希伯來書》作者用接近兩章(來九至十章)的篇幅來講解本章的預表。

本章值得我們深思的,就是大祭司為百姓進到會幕裡,在那裡為百姓贖罪的程式。在舊約,人除非憑藉為他預備的祭物和祭司,否則毫無權利來到神面前。今天,我們的大祭司(基督)就在至聖所,祂已經獻贖罪祭,而幔子已經裂開(來十20),所以我們隨時都可藉著祂,坦然進入至聖所裡(來十19)。

【每日金句】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替我們擔當了一切的罪,像這裡所說的贖罪祭,是包括了一切的罪, 一天,已往所有的罪。」 ── 倪柝聲

【每日默想】

贖罪日說出我們有一位寶貝的主。一直擔當並除去我們的罪孽。因此,神不再記念我們的罪愆和過犯。當我們為這個奇妙的事實歡欣鼓舞之際,我們應當如何回應祂呢?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