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亞伯拉罕為羅得代禱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耶和華說:我所要做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創十八17)

「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創十八19)

「亞伯拉罕說:『求主不要動怒,我再說這一次,假若在那裡見有十個呢?』祂說:『為這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創十八32)

【每日鑰字】

《創世記》第十八章記載亞伯拉罕與神相交,而為羅得向神祈求。

  1. 1.  「豈可瞞著」「瞞著」希伯來文是 כָּסָה,這個字音譯是 kacah;其字意為「遮蓋」、「隱藏」。當亞伯拉罕送耶和華時,如同密友陪祂走一段路,耶和華就不能不向他推心置腹,而「豈可瞞著」祂要毀滅所多瑪之事。亞伯拉罕與神親密和熟悉的關係,說出他是「神的朋友」(賽四一8;雅二23),而神也以對待朋友的態度對待他。他與神交通並同行,得著神的啟示,得知神的心意。所以,越親近神的人,就越能得知神隱藏在祂心裡的秘密。此外,神也將祂心中所要行的事告訴敬畏祂的密友(詩二十五14)。
  2. 2.  「眷顧」希伯來文是 יָדַע,這個字音譯是 yada;其字含有「認識」、「知道」之意。「我眷顧他」可譯為「我已經認識他」,意即「我已經視他為我的朋友」(賽四一8)。神「眷顧」亞伯拉罕,為要叫他體念祂的心意,並知道祂即將要執行的審判,好讓他為侄兒羅得一家人代禱。

在本章中,我們看見神與亞伯拉罕為友。亞伯拉罕真誠地款待耶和華,而神應許撒拉生子,並且告訴審判所多瑪、蛾摩拉的計畫。因此,亞伯拉罕恒切祈求,一次又一次和神討價還價,求神施恩。結果神答應所多瑪城內有十個義人,就不滅城。

【每日一問】
亞伯拉罕怎樣為羅得代禱?

今日鑰節指出亞伯拉罕為羅得代禱的經歷,讓我們明白基督徒最大的權利就是可以像朋友一樣,與神說話(禱告);同時祂肯聽我們的說話,也向我們說話。在亞伯拉罕與神的對話中,顯然他想到他的侄兒羅得,希望神因羅得的緣故而使所多瑪城可以倖免於難。亞伯拉罕為羅得向神的禱告值得我們學習:他是以「問」代「求」,他的「問」就是他的「求」。亞伯拉罕的「問」停止在十個義人,神卻實行不使義人和惡人一同滅亡的原則,而搭救了羅得。這裡給我們一個非常明顯的原則:我們的禱告不會改變神的心意,但是經由「求」、「問」的過程,可以與祂彼此互吐心意;並且祂使我們的祈求,得著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有人說的好,「當我們為他人代禱時,我們是站在神的一邊,在神的工作上與祂同工。」

【每日金句】

「亞伯拉罕與神交通並同行,就是作神的朋友,而神也以對待朋友的態度對待亞伯拉罕,使他知道了人所不能知道的旨意。神的旨意只給與神同行的人知道。」 ── 倪柝聲

【每日默想】

  1. 1.  亞伯拉罕與神同行,作神的朋友,以致於祂不肯向亞伯拉罕隱瞞祂所要作的事。神將祂心中的秘密告訴了祂最親密的人。我們是否常與神深交,藉禱告與神同工而得知知神的心意呢?
  2. 2.  亞伯拉罕根據神作事公義和憐憫的法則,來為侄兒羅得代禱。亞伯拉罕為搭救羅得,則不斷向神討價還價 ── 由五十個義人,先五個的減少,後來連續三次,十個、十個的減少,最後十個義人,神卻一次又一次的同意。這裡亞伯拉罕清楚神既公義又有憐憫,因祂的慈愛絕不會把義人如羅得毀滅。我們是否認識神作事的法則,而按神的心意為別人代禱呢?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