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巴西萊(Barzillai)── 在患難中支助大衛的老者
〔聖經人物〕

【今日鑰句】
「大衛到了瑪哈念,亞捫族的拉巴人拿轄的兒子朔比,羅底巴人亞米利的兒子瑪吉,基列的羅基琳人巴西萊,帶著被、褥、盆、碗、瓦器、小麥、大麥、麥麵、炒穀、豆子、紅豆、炒豆、蜂蜜、奶油、綿羊、奶餅供給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吃。他們說:『民在曠野,必饑渴困乏了。』」(撒下十七27~29)
「王對巴西萊說:『你與我同去,我要在耶路撒冷那裡養你的老。』 巴西萊對王說:『我在世的年日還能有多少,使我與王同上耶路撒冷呢?僕人現在八十歲了,還能嘗出飲食的滋味,辨別美惡嗎?還能聽男女歌唱的聲音嗎?僕人何必累贅我主我王呢?』」(撒下十九33~35)
「你當恩待基列人巴西萊的眾子,使他們常與你同席吃飯,因為我躲避你哥哥押沙龍的時候,他們拿食物來迎接我。」(王上二7)
【今日人物】
巴西萊是大衛的支持者和朋友。在押沙龍叛亂期間,熱誠款待逃難的大衛;叛亂平定以後,大衛回耶路撒冷,已經八十歲的巴西萊恭送大衛過約但河時,遂婉拒大衛邀請一起回到耶路撒冷,而向大衛推薦其子金罕。有關亞巴西萊的事蹟記載在《撒母耳記下》十七章和十九章,以及《列王紀上》二章7節。葛理翰評論巴西萊說:「即便熟悉聖經的人,也可能不記得舊約有這個人物。……何以聖經簡短記載這位名不見經傳的老人家?絕對不僅是提醒我們老年必經歷滄桑,或、生命短暫;相反地,聖經藉此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事實:巴西萊對神及祂子民的服事中,最被神記念的是發生在老年。」
這裡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
- 1. 巴西萊供應大衛 ── 《撒母耳記下》十七章27~29節講述患難見真情的巴西萊。在押沙龍追趕大衛時,他盡所能的接待大衛、供應大衛。大衛被迫逃離耶路撒冷,逃到瑪哈念的曠野時,倉惶之中可能無法及時準備飲食和日用品。就在大衛一行又饑、又疲、又渴時,巴西萊不惜冒著生命危險送了一份體貼入微住的、用的、吃的清單,並為他們提供住宿。此外,當大衛經歷了兒子的忤逆、朋友的背叛、同族的追殺、示每的羞辱,巴西萊不僅在物質上幫助了大衛,而且提醒大衛神藉著環境顯明,祂在管教大衛中並沒有停止對大衛的憐恤和扶持。可見,巴西萊帶來的幫助及時又適切,乃是雪中送炭,帶來安慰、同情和接納,而成為神恩典和安慰的出口。
- 2. 巴西萊迎接大衛 ── 《撒母耳記下》十九章31~37節講述大衛回耶路撒冷重登王位時,巴西萊從老遠的羅基琳下來,要送大衛過約旦河,而無所要求。在歡迎大衛的行列中,對大衛是真心真情,和趨炎附勢的示每和狡猾欺詐的洗巴不同。平常人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必定有所求的。然而,巴西萊不求賞賜,並謝絕大衛的供養,只求終老家鄉安居養老,而不願進入宮廷,成為大衛的負擔。巴西萊表示自己太老了,無法適應人生這麼大的改變。通過巴西萊的謝絕,可以看出年紀老邁的巴西萊有過人的智慧:
- (1) 認識人的生命有限(詩九十10)
- (2) 深知歲月催人老,病痛折騰使一切榮華富貴都失去了吸引力(傳十二3~6)
- (3) 寧願隨歲月優雅老去是美麗的(詩九十二14~15)
- 3. 大衛的回應 ── 《列王紀上》二章7節講述大衛報答巴西萊的恩情,遺命給所羅門,務要恩待巴西萊的眾子。大衛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相較於受自己兒子押沙龍的逼迫,大衛與巴西萊非親非故,卻熱情迎接並支助他,他對此感受良深。所以大衛囑咐所羅門不要忘記巴西萊的恩情,一定要恩待巴西萊的眾子(可能當時巴西萊已經過世了)。哪些人為基督的緣故幫助或接待別人,當基督在榮耀中再臨的時候,要百倍報答他們的恩慈。「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40)
【今日金句】
「重點是,年邁的巴西萊或許無法如年輕時強壯有力,但他做了他所能做的,神也使用他的服事。邁入老年的我們,也可以有這樣的經歷。」 ── 葛理翰
【今日默想】
巴西萊對大衛真心真意而無所企圖;大衛則報答巴西萊厚待他之恩。
- 1. 大衛有難時,巴西萊盡所能的接待他、供應他。在我們的生命中有沒有人像巴西萊那樣幫助過我們?
- 2. 巴西萊曾有恩於大衛,卻不要求大衛報答他。他謝絕大衛的智慧和謙卑的態度給了我們什麼榜樣?
- 3. 大衛並沒有忘記在最危急時患難之交的巴西萊。我們是否做了些什麼,而回應別人的恩情?
【今日禱告】
主啊,幫助我們能成為別人的巴西萊,而為你做在人身上的,就是做在你身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