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詩150: 6)

【每日鑰字】

「氣息」希伯來文 נְשָׁמָה,這個字音譯是 neshamah;其字意為「呼吸」,「人的靈」。今日鑰節美麗的讚美結束了整部《詩篇》,也帶進了《詩篇》的最後一個高潮,並且給《詩篇》落下了最完美的帷幕。《詩篇》以「這人便為有福」為起頭,以「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為結束。本篇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在短短的六節聖經內,「讚美」一字竟然有十三次之多!每一句都有「讚美」,從起首到結尾「讚美」串連整首詩。詩人以最恰當的方式來結束這部「讚美」的書,他催促「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一切神所創造有氣息的都要一同讚美神,無論現在還是直至永世。因為神創造的最高目的,乃是要在一切所造的萬物之上得榮耀。因此,讓我們花時間來學習每天都讚美神,直到我們整個的心和生活進入蒙福的境地,最後必被提到榮耀裡,與一切被造的都加入哈利路亞的大合唱(啟十五3,十九1~6),因為那時「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啟二十一4)

人的生命就像《詩篇》一樣,其中有苦也有樂、有得意也有失意、有哭泣也有歡笑、有喜樂也有憂傷。但無論在什麼境遇(健康或疾病),什麼階段(從年幼到髮白),我們都能經歷「讚美」的大能。「讚美」使我們能擺脫一切的問題,並且使我們進入與神親蜜的交通。親愛的,讓「讚美」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動力吧!

【一息尚存時,我要讚美創造主】

約翰衛斯理上牛津大學時,有一個晚上,他和校工交談之後,發現他只有一件衣服,沒有床,也餓了足足一天了,他在如此貧困的情形下仍然是一個快樂的人,滿心讚美神。那時約翰還不太成熟,他就問這個工友,「那你還有什麼可讚美神的地方呢?」那人說,「多得很,我讚美神賜給我生命,也給我一顆熱愛祂的心,還有就是渴望服事祂的心志」工友這種微笑的、謙卑的、敬虔的回答。約翰覺得這實在才算得上是真實的感恩。他和校工的交談,改變了他,使他後來成為一位信仰的偉人。在1791年,約翰衛斯理在他臨終時,最後以微弱的聲音唱「在我一息尚存時,我要讚美創造主」。但願我們在還有氣息的時候讚美神,好叫我們在臨終時也毫無遺憾,死得安樂。

【每日一問】
本篇的背景以及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詩篇》第一百五十篇是「哈利路亞」詩集的最後一首,也是全卷詩篇末後的一篇。本篇是整卷《詩篇》的高潮和整卷書最經典的結論。本詩曲調流暢,內容和諧,也是一首體現詩篇之真髓的偉大之作,並給《詩篇》落下了大團圓的帷幕。慕安得烈說:「在《詩篇》裡,我們看見,讚美在屬靈的生活中該占何等大的地位。在這卷書裡共有六十多篇讚美的詩,就是第九十五篇到一百零一篇,一百零三篇到一百零七篇,一百十一篇到一百十八篇,一百三十四篇到一百三十八篇,一百四十四篇到一百五十篇。最後的五篇,都是哈利路亞的詩。開頭和末了,都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並且在末了一篇裡,每一節都重複兩次說:『讚美他。』末了又說:『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

本篇我們看到從第一句到最後一句,都是指出要讚美耶和華,其目的乃是鼓勵我們用堅強的信心、聖潔的愛心、和喜樂的熱心來讚美神。以下就是詩人說明有關讚美的四個主要問題:

  1. 1.  對「在何處讚美神?」的問題,詩人的答案為:「在神的聖所中讚美祂!在祂顯能力的穹蒼讚美祂!」因在聖所的讚美也要上達於天,在主的面前蒙悅納。
  2. 2.  對「什麼是讚美的焦點?」的問題,詩人的答案為「神的大能和神的大德!」神是我們讚美的焦點,「神的大能」「神的大德」是我們讚美的中心。
  3. 3.  對「如何讚美?」的問題,詩人的答案為:「用你所有的一切來讚美祂!」雖然這裡只是列舉了八種樂器,其實乃是呼召我們當用所有的一切方法,去發聲讚美神。
  4. 4.  對「誰應該來讚美神呢?」的問題,詩人的答案為:「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祂!」當然我們都要加入這全宇宙的「哈利路亞」合唱團,無止盡地讚美祂。

【每日金句】

「神預備整個宇宙成為一個大交響樂園頌讚聖子。據說某一次演奏會,在數百種樂器演出時,卻缺少了橫笛,指揮就等這一項齊全時才奏。神喜歡的,是一切被造的都從歎息轉變歡樂,一切咒詛都已消除。但祂一定要聽見你的聲音,你要在教會中與自然裡讚美祂!」 ── 邁爾

【每日默想】

《詩篇》第一百五十篇是讚美達到最高峰的時候,全體歌唱,普天同慶。願我們一生充滿了愛和感謝,時時、事事都讚美神。即是死臨到,我們仍然要表白:「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