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在你有赦免之恩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耶和華啊,我從深處向你求告。主啊,求你聽我的聲音,願你側耳聽我懇你的聲音。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詩130: 1~4)
【每日鑰字】
本篇的背景以及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詩篇》第一百三十篇是第十一首上行詩。這首詩是《詩篇》七首懺悔詩中的第六首詩,詩人仰望神赦免的禱告。本詩篇詩人以幽暗的深淵作為開始,而帶著讚美和信心,也帶著等候和盼望為結束。馬丁路德極喜愛這一篇詩,並且特別喜歡第3和第4節。當他被教廷逼迫的時候,常常念這一篇詩,心裡得到無窮的安慰。他甚至稱本詩篇有保羅氣質的詩篇(Pauline Psalms)。因為這詩篇論及保羅所強調的「罪得赦免」和「因信稱義」等真理。 本篇我們看見朝聖者來到聖所禱告,求祂憐憫,也專心等候祂的赦免。這裡我們注意的,就是詩人在本詩中一連用了2次的「仰望」和5次的「等候」。他確認惟有靠著神無限的慈愛和豐盛的救恩才能進到祂面前,蒙拯救,因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徒四12)。這首詩始於詩人處於極深的憂傷和痛苦的狀態,因此他迫切的向神懇求。接著,他被聖靈感動,醒悟自己罪孽的深重,和神有赦罪之恩。然後,他表示在盼望中耐心「等候」,並仰望祂的話語;且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最後,他鼓勵以色列民當「仰望」耶和華,因為:

-
1. 「深處」希伯來文 מַעֲמָק,這個字音譯是 ma`amaq;其字意是指無法探索的深底,即無法測度其底的深淵(賽五十一10,拿二3)。這裡的「深處」,不是單數的,乃是多數的。江守道指出「深處」的意義就是說,我們自己爬不出來,在那裡四圍黑暗,好像連神都遠離了,叫我們根本摸不著神。這段經歷有人稱它為「屬靈的黑夜」。馬丁路德解釋1~2節說:「這些話是真正悔改、純粹的心,經過激烈的感動,又真正從心裡發出的心聲。」詩人雖然處在極深的苦難中,仍向神發出吶喊的禱告。在他禱告的同時,他已確信祂必垂聽,也必顧念和幫助。
2. 「赦免」希伯來文 סְלִיחָה,這個字音譯是 cᵉliychah;其字意為「饒恕」。本篇我們看到詩人被神帶到深處黑暗受壓的環境中,而認識了自己的敗壞 ── 「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也認識了在神「有赦免之恩」,「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這是因為詩人與神交通,由深處求告神,而認識了自己在神面前是站立不住的。然而,他也深信神樂意赦免悔改的人,因他經歷了神赦罪的恩典,因而敬畏神。於是,他宣告他等候神,以及仰望祂的話,因他確信神豐盛的慈愛,必救贖他脫離一切的罪孽。當我們因主耶穌的血,而坦然無懼地進到神面前(來十19~20),這「赦免之恩」足以拯救我們,使我們脫離一切罪孽和兇惡,也不再被壓迫、被定罪。哦!這救恩是何等的豐盛!親愛的,在禱告之中,我們是否經歷神有 ── 赦免之恩,慈愛,豐盛的救恩……等呢?
本篇的背景以及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詩篇》第一百三十篇是第十一首上行詩。這首詩是《詩篇》七首懺悔詩中的第六首詩,詩人仰望神赦免的禱告。本詩篇詩人以幽暗的深淵作為開始,而帶著讚美和信心,也帶著等候和盼望為結束。馬丁路德極喜愛這一篇詩,並且特別喜歡第3和第4節。當他被教廷逼迫的時候,常常念這一篇詩,心裡得到無窮的安慰。他甚至稱本詩篇有保羅氣質的詩篇(Pauline Psalms)。因為這詩篇論及保羅所強調的「罪得赦免」和「因信稱義」等真理。 本篇我們看見朝聖者來到聖所禱告,求祂憐憫,也專心等候祂的赦免。這裡我們注意的,就是詩人在本詩中一連用了2次的「仰望」和5次的「等候」。他確認惟有靠著神無限的慈愛和豐盛的救恩才能進到祂面前,蒙拯救,因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徒四12)。這首詩始於詩人處於極深的憂傷和痛苦的狀態,因此他迫切的向神懇求。接著,他被聖靈感動,醒悟自己罪孽的深重,和神有赦罪之恩。然後,他表示在盼望中耐心「等候」,並仰望祂的話語;且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最後,他鼓勵以色列民當「仰望」耶和華,因為:
-
1. 神有無限的慈愛
2. 祂有豐盛的救恩
3. 祂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
-
1. 藉著羔羊的血,就是認定基督寶血永遠的功效,叫撒但在我們身上無所控告
2. 自己見證的道,就是用神的話,宣告基督得勝的事實,使撒但潰退
3. 至死也不愛惜性命,就是至死忠心也要為神站住,使撒但對我們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