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愚頑人被棄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他們都是邪惡,行了可憎惡的罪孽,沒有一個人行善。」(詩五三1)
【每日鑰字】
「邪惡」希伯來文 שָׁחַת,這個字音譯是 shachath;其字意為「敗壞」,「破壞」。今日鑰節提到「愚頑人」。「愚頑」這希伯來字含有惡意地拒絕承認真理的觀念。這篇詩描述人類生命非常悲哀的事實,就是很多人認為毋須理會神的存在,就可以自由自在,任所欲為,而行可憎惡的罪孽。因為無神論常常跟人的敗壞墮落是有關連的,有時候是因,有時候是果。無怪乎那些故意說「沒有神」的人是邪惡的,而且他們沒有一個人行善。因此,大衛感嘆愚頑人心裡沒有神。他提醒這些妄視神的人,因他們的惡行,最終必遭受神的審判。
什麼是「愚頑人」?不是愚蠢、智力低或常識不足的人,而是:
- 1. 心裡說沒有神,否認神的存在,也不在乎有神,其實就是拒絕神的人。
- 2. 不尋求神,不以神為寶貴,而生活以己為中心,如無知的財主(路十二20)。
- 3. 不行善,因不懼怕神,所以任意妄為、無惡不作。
- 4. 有知識,而不求告神,不需要神。但當神施行審判之時,他們就要大大懼怕。
「愚頑人」最大的問題不是愚而是頑,是頑梗悖逆,拒絕相信神。因此,「愚頑人」否認神的愛,拯救,救贖和其它,而他們的結局就是死路。然而,人只有轉向神,才能有生路。
【失落的世代】
近代盛行的實存主義把這末世人類空虛、悲觀、失望和無意義的生活表露得最透徹。實存主義和神死論的先鋒尼采,用走鋼線來形容人生之危險與悲觀。卡繆(Albert Camus)用城市裡一場極猖獗的大瘟疫,來形容人生的可怕和絕望。實存主義的劇作家貝克(Samuel Beckett)寫了一個短劇,把末世人類生活意義的破產,描寫得最透徹。這劇只短短的卅五秒,先是錄音機發出一聲嘆息,跟著便是啟幕,臺上燈光漸亮,只見台中間一堆雜亂而汙穢的垃圾。燈光還沒有全亮,便漸漸地暗下來。幕又跟著下垂。最後又以一聲錄音的歎息作為結束。沒有神的人生就是這樣的無意義。
【每日一問】
本篇的背景以及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詩篇》第五十三篇的詩題是「大衛的訓誨詩,交與伶長,調用瑪哈拉」。此篇與十四篇差不多完全相同,不同的地方之一,就是十四篇在2、4、6、7節稱神為「耶和華(Jehovah)」,在五十三篇中完全用「神(Elohim)」。此外,兩篇詩不同的地方,就只有標題所注明的「調子」。這種現象,很明顯是大衛親自將它改編,為要配合另一個調子唱出來。調用「瑪(麻)哈拉」,這詞在希伯來文是 Machalath,含有「疾病」或「哀傷」的意思。
本篇詩真實說出,人類所有最大最厲害的疾病就是不認神。但無論如何,這篇詩唱出的調子帶有憂怨的情調,因此不同於第十四篇的調子。這篇詩的頭三節保羅也曾引用來論證人類的完全的墮落(羅三10~12)。
本篇是大衛論及愚頑人的智慧詩。在此詩,大衛歎息人不認識神的愚蠢,大衛哀嘆他們道德上的愚昧與腐敗,並且宣告他們最終的結局,與盼望神的救恩改變選民的命運。首先,他描述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並且他們行可憎惡的罪。其實在天上垂看(察看)世人,尋找有沒有:
- 1. 明白神的
- 2. 尋求神的
- 3. 行善的
結果一個也沒有。接著,他描述他們吞吃神百姓的惡行。於是,神使他們大害怕,因他們要被神打擊和棄絕,以致蒙羞。之後,他願以色列的救恩從錫安而出,救回被擄的子民,而使他們歡喜快樂。本篇詩與《詩篇》十四篇內容有很大程度的相同。在第十四篇,愚昧人否定那關心神子民的守約者神的存在。在本篇,愚昧人否定那維持和管理宇宙、全能而至高無上的神。愚昧人心裡不信(不在乎)有神,也不理會神是否會審判他們的行為;他們所作的一無是處,並加害神的百姓。然而他們最終必會遭受神的審判,必蒙羞和棄絕。然而,惟信靠神的子民要被救回,使他們可以歡呼和喜樂。
【每日金句】
「這裡所說的『愚頑人』看不見神的行動,祂是世界上『不出席的主人』。因此,『當貓走開後,老鼠便作怪了』。因為神好像走開了,人便行可憎惡的罪孽。」 ── 賴特
【每日默想】
「愚頑人」最大的特徵就是不要神,不以神為寶貴。親愛的,我們的生活是否以自己為中心,完全沒有體會到神的存在和寶貴,而成了信神的「愚頑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