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以感謝獻上為祭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那按正路而行的,我必使他得著我的救恩。」(詩五十23)
【每日鑰字】
「感謝」希伯來文 תּוֹדָה,這個字音譯是 towdah;其字意為「感恩」,「讚美」。今日鑰節提到「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榮耀我」原文是阿利路亞。人的最高目的便是榮耀神,所以我們應該感謝神的恩典,在言行上都榮耀祂。正如詩人勸蒙恩的人,應「以感謝獻上為祭」 (14,23節),向神發出感謝讚美來。因為神所要求人的不在乎祭物的多寡,而是真誠對祂的感恩和讚美。榮耀神,是神所看重的,怎樣才是榮耀神?沒有一件事能夠榮耀神,像讚美一樣。我們知道有一天所有的禱告、工作、勞碌,都要過去,但是,有一天,讚美比今天還要增加。這一個,是永遠繼續的。讚美,是永遠不停止的。親愛的,我們是否天天向神獻上感恩的祭,凡事都存著感謝神的心去行嗎?
【埋怨先生改稱謝恩先生】
有一位信徒,常不知足,無論何事,總要埋怨;因此人都稱他為埋怨先生。一次,他的朋友送他一本很好的日記簿,請他每天花上五分鐘,把所得的恩典一一寫上。他說:「我那裡還有得過什麼恩典?」朋友說:「你可坐下尋思、尋思,就能算出你所得的恩典來。」當天晚上,他就勉強照著朋友的話行,拿起筆來,細細思想,竟然寫了一些;他就放下筆來,說道:「噯呀,絕沒想到,我曾得著這多恩典,實在叫我快樂。」從那時起,他就大改前非,常常知足,時時感恩。不多日子,人人聽聽他的話語,看看他的舉動,知道他已改變了,因此也就給他改了名,不再稱他埋怨先生,改稱他作謝恩先生,因他口裡常常謝恩,心裡滿了讚美。
【每日一問】
本篇的背景以及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詩篇》第五十篇是稱為亞薩的十二篇詩中之一。詩人亞薩是在聖殿中專職以音樂來事奉神的利未人(代上六4~6,39~43;十五16~17,19;十六4~5,37)。大衛所指派他,負責「在耶和華的約櫃前事奉,頌揚、稱謝、讚美耶和華以色列的神」,並且他曾:「惟有亞薩敲鈸,大發響聲」(代上十六4~5)。本篇的背景是一個法庭,裡面有神自己作法官,以色列作被告,天與地作證人。
本篇是詩人亞薩宣告神要審判祂的民。在這首莊嚴的詩裡,亞薩呼召以色列立約的民準備接受神的審判,因「我們的神要來」;接著,他責備他們形式的敬拜;並斥責惡人偷盜、姦淫、說謊、毀謗……;末了,他警告不可忘記神,免至行惡而遭受撕裂;並應許所有走在順服之道路上的人,必蒙祂的救恩。 本篇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詩人以神是大能者、立約者、審判者和施恩者,要威嚴地顯現,而宣告神必向惡人施行審判,向祂的子民則施行救恩。因此,神嚴責惡人,指出他們的罪行:
- 1. 妄傳神的律例
- 2. 恨惡管教
- 3. 與惡人同流合污
- 4. 口出惡言,舌編詭詐
- 5. 全無親情,終必會痛苦受罰
然而,對於那些真心敬拜事奉神之人,神所要的不是虛有外表的獻祭,而是強調他們:
- 1. 以感恩為祭獻給神
- 2. 向神還願
- 3. 在患難中求告
- 4. 要榮耀神
所以,神必向他們施恩,在患難中搭救他們。親愛的,這是何等的權利,亦是蒙福的途徑。
此外,詩人用了大部分的篇幅來引述神的話和神的審判,又指出神子民丟棄神的話,編造詭詐,甚至不以真誠來獻祭,而以為不會受神責備。因此,他呼喊:「我們的神要來」 (3節),並且用閃電與暴風去描述神的臨近。詩人警告祂來乃是要依據所立的約來審判眾民。關於主第二次的再來,邁爾說的好,「祂必要快來,千呼萬應,使聖徒奮起,連聾啞者也發聲,全地萬民歡然回應,主曾應許,祂必快來!……祂降福的時候,必以威嚴大能的言語,劃破歷代的緘默。」親愛的,我們的心是怎樣等候主的再臨?「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 (彼前四17),作為蒙恩的兒女,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位按公義審判的神?
【每日金句】
「你應當求神賜給你一個新心 ── 一個看得見神的恩惠而且會讚美祂的心。一個快樂的心能為我們把整個的世界改變過來。它能在最苦痛的環境中尋到可感恩的事,就是在愁苦的黑夜中也能如此。我們應當訓練自己,會看神的世界中和我們自己的遭遇裡的美麗和優點,自然就不再發怨言,我們一切的經驗也就都要在我們的心中發出讚美的歌聲了。」 ── 《靈食拾英》J.R. Miller
【每日默想】
親愛的,神所要求祂兒女的,不在乎祭物的多寡,而是真誠對祂的感恩和讚美。此外,神在基督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也是我們感謝不盡,讚美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