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 大衛懇求神審判惡人的禱告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耶和華阿,你為什麼站在遠處。在患難的時候,為什麼隱藏?」(詩十1)
【每日鑰字】
「為什麼隱藏」 ── 「隱藏」希伯來文 עָלַם,這個字音譯是 `alam;其字意為「遮掩」,「佯為不見」。許多聖徒在患難之中,就是在煩悶,困難重重波折,甚至絕望的時候都會問:「神啊!你在那裡?」「你為什麼不理會我的困苦?」「你為什麼不介入我的苦難中?」「你為什麼在最重要的時刻,不插手拯救,卻隱藏起來?」約伯、以利亞、耶利米,哈巴谷……等也都曾如此向神真誠的表達他們的感受。雖然大衛一再問「為什麼……為什麼」,但他卻沒有停止禱告。藉著禱告,我們看見大衛心境的轉換,他由心中充滿疑惑,而認定神是王,並且深信神必垂聽和回答謙卑人的禱告。這是多麼奇妙的改變!有人說得好,「主安排給我們的一切難處,乃是為著逼我們來到施恩的寶座前,向祂禱告祈求。」親愛的,當你感到困苦、孤單、壓抑的時候,坦誠地向神禱告,直到你將對衪的疑惑、失望、惶惑、甚至埋怨,轉換成讚美吧!
【速速直奔山頂】
名牧畢楚(H.W. Beecher)有一次站在好耀山(Mt. Holyoke),看見山下雷聲轟然,許多人都想逃避這大風暴;最後只有直奔山頂才得安全。他說:「地上確常有狂風暴雨,躲避的方法最好到山上,到高處才有平安。」今天,我們也許受風暴侵擾,密雲滿佈,許多憂苦如逼人的風暴,我們總要快上高山。在神的山上有安靜純潔的空氣,有屬靈的健康及力量,使我們的疑惑盡都除淨。
【每日一問】
本篇的背景以及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詩篇》第十篇雖然沒有詩題,但從本詩與第九篇的緊密關係看來,作者很可能也是大衛。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本篇與第九篇原是一首詩歌,因為:
- 1. 有些希伯來古抄本與七十士譯本將兩篇合成一篇
- 2. 兩篇均論惡人,並且在語氣和結構上都很相似
- 3. 第九篇結束時用細拉,而詩篇第十篇沒有標題
然而兩篇詩的內容很不同,第九篇是詩人因蒙耶和華的拯救而感恩,但第十篇是詩人因惡人的行為而哀訴。本篇論惡人。馬丁路德曾說:「照我的判斷,沒有一篇詩論到惡人的心思、態度、言行,感覺與命運,像這篇這樣的逼真,詳細與明顯的。」奧古斯丁認為這是描寫敵基督者的詩篇。
這篇是大衛懇求神審判惡人的禱告。在這首祈求的詩裡,首先,大衛先描述自己在最需要神說明的時候,祂卻似乎不理睬。接著,他詳述惡人的驕橫傲慢,輕慢神,滿口咒罵、詭詐、欺壓,殺害無辜,似乎確信神永不會看見;然後,他求神起來,垂顧困苦之人,並打斷惡人的膀臂;最後,他信心的宣告 ── 耶和華永遠為王,為受欺壓之人伸冤。在這首詩裡,我們看見「惡人」的驕橫、自誇、貪財、輕慢、咒罵、詭詐、欺壓、毒害、奸惡、殺害、埋伏、輕慢等等,與神的觀看、報應、幫助、打斷、追究、知道、伸冤,成了強烈的對比。
本篇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大衛心境的轉折,他藉著禱告,由埋怨、不滿,到讚美、稱頌。他開始禱告時,心中惶惑的一再問「為什麼……為什麼」,埋怨神好像袖手旁觀,甚至隱藏不管惡人的猖獗。然後,他直接呼求神起來拯救「困苦人」,審判那些傲慢的惡人,並且眷顧那些「無依無靠」的人。到了第16節,很奇妙地,他語調轉變。雖然惡人仍未遭神的審判,他因著信心誇勝,而進一步宣告:「耶和華永永遠遠作王」。因為神早已知道謙卑人的心願,祂必「預備」(「剛強」之意)他們的心;祂也必聽禱告,更會有所行動。這篇代求的禱告教導我們,不管環境多惡劣,內心感到對神有多少失望和埋怨,但不要灰心,不要絕望。因我們可以來到祂面前,將內心真實的感受,都一一傾述在祂面前,直到祂回應了我們的呼求。親愛的,神既容許苦難,祂必與你同在,賜你夠用的恩典(林後十二9)。
【每日金句】
「讚美主總是好的,能使白晝歡樂,使星夜光明。使勞苦變為輕省,使憂傷得以化解。」 ── 司布真
【每日默想】
親愛的,縱使今日惡人的惡行依然猖獗,但我們是否仍相信「耶和華永永遠遠為王」?我們是否仍相信神是公義和憐憫的,祂終必會施行審判?讓我們繼續憑信心禱告!因神已經看見了我們的景況,已經知道了我們的心願,已經聽見了我們的呼喊,祂也必應允我們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