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窺探迦南地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民十三30)
「探子中有人論到所窺探之地,向以色列人報惡信,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我們在那裡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民十三32~33)
【每日鑰字】
《民數記》第十三章記載摩西依照神的吩咐,每一支派選打發一個首領共十二人,去窺探迦南地。然而,回來的十個探子「報惡信」,掩蓋了迦勒和約書亞信心的宣告。
- 1. 「迦勒」 ── 希伯來文是 כָּלֵב,這個字音譯是 Kaleb;其字意為「狗」,寓意為忠誠與信實;其字根含「有力的」之意。迦勒人如其名;他是十二探子其中之一忠信且剛強有力的探子。他與約書亞有同樣的信心,視野,和異象,因他們深信神的應許,必將迦南美地賜給他們為產業之地。今日鑰節指出當眾百姓聽了「報惡信」的探子們的報告,因他們誇張的描述裡面的居民高大強壯,而城牆也高大堅固,於是人心惶惶。因此,迦勒起來說話,安撫百姓,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這是信心的宣告:(1)立刻上去,不可遲延;和(2)力能克敵,足能得勝。因為他深信「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民十四9)是的,神若與我們同在,誰能抵擋我們呢?後來,所有從埃出來的那一代的人都死在巴蘭的曠野,但因著迦勒與約書亞的信心和勇敢,只有他們進入了迦南美地。而且,四十五年之後,我們看到迦勒為神爭戰的信心和勇敢,仍持續到征服了迦南,因而被神記念。所以,迦勒由年輕到年老,是聖經中難得一見忠信到底的好榜樣,值得我們向他學習。
- 2. 「報惡信」 ── 「惡信」希伯來文是 דִּבָּה,這個字音譯是 dibbah;其字意為「謠言」,「毀謗」,「惡行的報告」。今日鑰節指出除了迦勒與約書亞之外,其他十個探子卻「報惡信」:
- (1) 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
- (2) 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
- (3) 居民都身量高大,而亞衲族人是巨人後裔
- (4) 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
他們完全沒有提及神,因他們只看環境的難、只看自己的不能,而忘記了看神。於是,他們信心崩潰。此外,他們所傳的「惡信」,卻帶來惡果,而影響了全會眾,導致他們心灰喪志,怨天尤人,竟打算另立一個首領,重回埃及去。他們的軟弱不禁令人黯然神傷。所以,這十個「報惡信」的探子後來遭神的審判,都死於瘟疫。他們的失敗應作我們的警戒。
【每日一問】
關於所窺探之地,為何十個「報惡信」的人的說法與迦勒和約書亞所說的不同?
本章記載摩西打發十二個探子去窺探迦南地。窺探四十日之後,他們回來的報告用了十七個字,全都描述迦南的好處,並承認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然而當中十個探子卻用了六十五個字描述進迦南的難處,並稱那地為「是吞吃居民之地」。
本章值得我們深思的,就是相同的地點,相同的時間,相同的事實,為何十個探子「報惡信」,迦勒及約書亞卻報好信息?他們的分別在那裡呢?十個探子憑眼見說:「我們不能上去……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後者憑信心說:「我們立刻上去……足能得勝。」因為十個探子是以難處(亞衲族巨人與城堅固)的眼光來看神;後者以神的眼光來看難處。對那十個沒有信心的探子來說,他們「不能」是因巨人的問題難以克服;對有信心的迦勒和約書亞來說,巨人的存在卻無關重要,他們「足能得勝」是因在乎神不在乎人。當我們的眼睛若一直看自己的難處,而不看神,也必定失敗。有人說的好,「使不信者失敗的就是他們的不信」。
【每日金句】
「信心乃是重新校正我們的目光,使焦點離開我們所見的事物,而聚焦在神的身上。」 ── 陶恕
【每日默想】
十個探子與迦勒和約書亞表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眼光 ── 憑眼見,還是憑信心(林後五7)。當面對艱難抉擇的時候,我們是以神的眼光來看難處,還是以難處的眼光來看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