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以色列民兩次發怨言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眾百姓發怨言,他們的惡語達到耶和華的耳中。耶和華聽見了就怒氣發作,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直燒到營的邊界。」(民十一1)
「耶和華對摩西說:『耶和華的膀臂豈是縮短了嗎?現在要看我的話向你應驗不應驗。』」(民十一23)
【每日鑰字】
《民數記》第十一章記載以色列民二次發怨言和神的回應。
- 1. 「發怨言」和「惡語」 ── 「發怨言」希伯來文是 !n;a',這個字音譯是 'anan;其字意為「抱怨」,「發牢騷」。「惡語」希伯來文是 רַע,這個字音譯是 ra`;其字意為「邪惡」,「壞的」。本章敘述以色列人起行三天後,就兩次「發怨言」。他們「發怨言」的原因,乃是不知足和不信的惡心;其結果觸發了神的怒氣和使摩西灰心。第一次在他備拉(其意為火燒)。他們甚至發出惡語,表示對神的旨意和帶領不滿意,甚至說神壞話。結果惹神震怒,使火直燒到營的邊界。這是出於神的憐憫的警告。這火因摩西的禱告而熄滅。第二次在基博羅哈他瓦(其意為貪欲之人的墳墓)。有一班「閒雜人」(指混雜在以色列人中間的外族人,出十二38)起貪欲之心,埋怨神的嗎哪單調乏味,懷戀在埃及時的享受;結果使摩西也向神發怨言。於是,神賜鵪鶉的肉給以色列人吃,卻以重災擊殺那些貪欲的人。因為這些人的貪欲,把他們帶進墳墓裡。由此可見,神是輕慢不得的(加六7)。
- 2. 「縮短」和「應驗」 ── 「縮短」希伯來文是 תִּקְצָר,這個字音譯是 taqa`;其字意為「短的」,「無力」,「沒耐心的」。「應驗」希伯來文是 רָאָה,這個字音譯是 ra'ah;其字意為「看見」,「顯明」。本今日鑰節指出神對摩西說要賜足夠的肉,夠百姓吃一個月之久。但是摩西竟不明白神如何能辦到,認為這事不可思議。因此,神以「耶和華的膀臂豈是縮短了嗎?」來安慰和鼓勵回應摩西的擔心。記住,不要因為我們自己的小信或不信而限制了神的全能。因此,我們要「信靠耶穌」(聖徒詩歌第434首第1節)。
信靠耶穌,何其甘甜,
抓祂話語作把握,
安息在祂應許上面,
只知主曾如此說。
(副)
耶穌、耶穌,何等可靠,
我曾試祂多少次;
耶穌、耶穌,我的至寶,
祂是活神不誤事。
【知道所信的是誰】
有一個少年人,從小就認識神。他認識神有三事:
- 1. 他認識神是有耳朵的,會垂聽人的禱告。
- 2. 他認識神有口會說話,聖經就是神所說的話。
- 3. 他認識神有手會作事,因為神怎樣說,就怎樣行出來,完全照著應許而行。
那時這位少年人手中只有十英鎊,他把它存在銀行裡,作為開展神事工之用。因他認識神,信靠神,所以他那十鎊後來成為五千萬英鎊,這些錢全都用在中國內地佈道事工上。這位少年人,就是戴德生先生。
【每日一問】
本章啟示神是怎樣的一位神?
本章值得我們深思的,就是神對以色列人埋怨的處理。
- 1. 神是一位滿有恩慈、憐憫的神。神聽見百姓的哭號,也聽見了摩西的訴苦。結果神將摩西的重任分派給七十長老;祂也滿足百姓的需要,藉供應鵪鶉來顯明祂的大能。
- 2. 神也是一位嚴厲、管教的神。以色列人收集鵪鶉時,只顧滿足自己的私欲,不知悔改,亦不知感謝神的賜予,神就審判了他們。照樣,今天我們的態度決定了我們從神得祝福或得審判。
【每日金句】
「在信心看來,神是一切問題的答案,能徹底解決一切疑難。信心把一切交給神:故此,無論是六十萬人,或是六億人,信心仍然知道,神是全足全豐的。」 ── 麥敬道
【每日默想】
以色列人發怨言,因他們不知足,而埋怨神預備的嗎哪;摩西也同樣向神發怨言,因他失望灰心,而感覺無法承擔自己的責任。人之所以發怨言,常是對現況不滿,因而對神不滿。我們是否對神賜給我們的現況不滿,在心中常發怨言呢?知足、感恩、喜樂的心會使我們轉埋怨而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