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太十八21~35)

讀經:馬太十八21~35

主題:無限的饒恕

提要:
 本段(的主題是論饒恕弟兄。在論到如何對待犯了罪的弟兄時,主耶穌最後說,「你便得了你的弟兄」(15節)。這引起彼得提出饒恕得罪自己的弟兄七次是否足夠的問題。能饒恕人七次,實在是非常難能可貴了,可是主的回答卻是,「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七十個七次並不是指四百九十次,乃是說沒有限度,無限的饒恕。隨後,祂用一個比喻說明無限的饒恕。有一個僕人欠王一千萬兩銀子(相當於羅馬六千個得拿利烏銀幣 denarius),大約是當時工人一百六十四年的工資。這個龐大的欠債,即使他賣了全家也永遠無法還清。然而王卻動了慈心,免了他的債,使他自由。他出來以後,遇見一個同伴,只欠他十兩銀子(一百個得拿利烏),大約是一百天的工資。這個人僕卻追索到底,掐住他同伴的喉嚨,並把他下在監裡。當主人知道後,質問僕人為何不憐恤同伴向主人憐恤僕人一樣?於是逮捕他,並下在監裡。饒恕」與「得了你的弟兄」有什麼關聯呢?在基督的身體裡是先有饒恕,才能「得」弟兄。本段可分為二段:

  1. 1.  饒恕的次數(21~22節) ── 我們的饒恕是屬人記賬式的饒恕,還是屬天無限的赦免呢?
  2. 2.  惡僕的比喻(23~35節) ── 神對我們的虧欠一筆勾消,我們豈可不肯寬恕人呢?

鑰節:
「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太十八33)

鑰點:
 本句為饒恕人的比喻的中心、焦點、教訓。「憐恤」原文為 eleeo,意是「施憐恤」,「慈悲為懷」。主耶穌藉這比喻來說明,祂既以恩典對待我們,我們也當以恩典對待別人。所以,我們需要彼此饒恕,如同神在基督裡饒恕了我們一樣。只有我們免了人的債,才能求神免我們的債。

 此外,若用現代錢幣推算,這個僕人欠王的債,需要動用到8,600個工人,每人要搬60磅重銀幣;而他的同伴欠他的,不過是一袋錢。相比之下,兩者相差約六十萬倍,他同伴欠他的和他所欠王的相比較下,實在是微不足道。然而他卻不放過他的同伴便「揪著他」,以兇暴的手段「掐住他的喉嚨」。他同伴的請求,和他向王的請求一模一樣。但他對付別人的虧欠,卻和主對他的答覆完全兩樣。其它同伴不忿他這種行為,便告訴了主人。主人為這冷酷無情的欠債人,大為憤怒。雖然他曾寬赦這僕人,免了他巨大的債項,但他現在竟毫不留情,不願寬容別人的小數欠款。於是王重新追討那人的欠債,直至他還清了債項。結果他被下在監裡,並不是因為所欠的債,而是因他殘忍對待他的同伴。

默想:
 主饒恕人是無限的!試問你的饒恕是屬人記賬式的饒恕,還是屬天無限的赦免呢?你是否透過饒恕別人,而更深的經歷主的憐憫呢?

禱告:
 親愛的主啊,求你教導我們心存憐憫,以愛代替仇恨,以饒恕代替積怨,好多得著一個弟兄,成為同心禱告的同伴!阿們!

【赦免】

 有一次,衛斯理與一位將軍一同旅行,看見將軍向他的僕人發怒。僕人立即向他懇求赦免。但將軍說,我從來不赦免人。衛斯理就對他說:「將軍,我盼望你從來不犯罪。」

 人若不認識和經歷祂的憐憫和恩典,就不可能饒恕別人,卻很容易變成一個待人寡恩的人。所以,我們每天都須接受主的憐憫,享受祂的恩典,讓祂的憐憫從我們身上湧流出去,這樣才能從心裡寬大地饒恕虧欠我們的人。

2/3舊約下午茶人物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