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葡萄園的工人

〔聖經人物:十二門徒〕

「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出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作工;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太二十1~2)

《馬太福音》第二十章記載葡萄園的比喻。這是主耶穌所講的第八個天國的比喻,說出神的恩典和主權,使我們看見天國的主權在於神;而工人與得國度獎賞的原則,乃是不分時間之早晚,而在於神的願意。首先,馬太敘述天國好比是園主呼召工人進入葡萄園工作,與工人講定一天工資為一錢銀子。接著,園主在不同的時間分別去找人進葡萄園工作,但到了晚上發工資的時候,所有的工人都獲得同樣的工錢。然後,有人埋怨,園主則回答,他並不虧負工人,他講定的價格就是如此他又補充說:「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麼」?」「紅眼」是指因嫉妒而心生怨恨。而這是他願意向人施恩的權利,別人能說什麼呢?祂的結論就是:「在後的要在前,在前的要在後」。

【葡萄園的比喻】

「約在酉初出去,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裡,就問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整天在這裡閒站呢?』」(太二十6)

在此比喻中,主人一共五次僱工入葡萄園工作。在那時猶太地的市場,人們清早就在那兒等人雇他們去工作,下午六點是散工的時候。約在「酉初」(下午五點鐘),主看見還有閒站的人,問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整天在這裡閒站呢」?他們的回答是「因為沒有人雇我們」。他們先前未作工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機會。祂為他們創造了機會,打發他們進入祂的葡萄園工作。此外,有人工作了十二個小時,有人只工作了一小時,結果所有工人的工價是一樣的。在人看的確是不公平的,然而耶穌在此強調的是事奉是神的恩典。雖然家主與清早的人講定工錢,但國度獎賞的原則不是照著工作時間的長短,如同世人發給給工人工價一般,乃是較世人更高的原則:最大的賞賜乃是為著那些不為著賞賜只為著本分與愛主的緣故而服事主的人!葡萄園的比喻使我們看見天國的工作、工人與得國度獎賞的原則:

  1. 1.  主呼召人進天國作工:
    1. (1) 天國的工作需要人的配合。葡萄園的工作需要工人,同樣天國的工作也需要工人。我們不只作「兒子」來繼承神的產業。我們也作「工人」來管理經營神的產業。主今天依然呼召人進天國作工,我們在教會裹有沒有事奉的決心與準備?
    2. (2) 主為每一個人創造機會。主的心意要是我們每一個人把握最後機會儘早事奉。就個人而言,雖然有人在少年時期就進入葡萄園事奉,有人在青年期,有人在壯年期,亦有人到年老才進入葡萄園工作。不過晚年的人也不要後悔,雖曾閒站了一生(整天),只剩「一小時」,但仍得著機會有分於主的工作。
  2. 2.  三種類型的工人:
    1. (1) 為工資而作工的工人 ── 「清早」所雇工人。為工錢進入事奉的人,容易陷入比較、埋怨、不滿。單為主進入工場,心存感恩,努力工作,神不但不虧待,而且厚待這樣的人。
    2. (2) 不計較工資的工人 ── 「巳初、午正和申初」(下午一時~四時)所雇工人。我們能在教會中生活、事奉,全是神的憐憫,非我們配得。看見別人蒙更多、更大恩典及祝福,我們只當感謝,不應紅了眼。
    3. (3) 懷感恩的心的工人 ── 「酉初」(下午五時)所雇工人。得國度的獎賞,不是根據事奉的長短與多寡,乃是根據事奉的存心與態度。所有工人無論早進晚進,願我們以感恩的心來事奉主。
  3. 3.  天國獎賞的原則:主「願意」「作好人」向人施恩。主的恩典並不違反祂的公義,卻超過祂的公義。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這一比喻提醒我們每一個人善用每一刻的機會,盡心竭力為主作工。

【默想】

  1. 1.  「你們為什麼整天在這裡閒站呢」(太二十6)?這一比喻催促我們我們要早早進入祂的葡萄園工作;因為主為我們每一個人創造服事的機會。讓我們快贖回光陰,不要閒站吧!
  2. 2.  「約在酉初雇的人來了」(太二十9)。「酉初」是指恩典時代的最晚期,因此我們要特別殷勤作工;因為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來十37)。當主再來時,讓我們懷感恩的心,與忠心者同得賞賜吧!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