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 彼得一生的重要事蹟(一)

〔聖經人物:十二門徒〕

【蒙恩得救,成為磯法】

「於是領他去見耶穌。耶穌看著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繙出來,就是彼得)。』」(約一42)

彼得的原名是西門巴約拿,意思是說約拿的兒子西門。彼得初見主耶穌是透過安得烈的引見,而主耶穌替他取了個新名字 ── 「磯法」。這個亞蘭語的名字不是當時慣用的姓名,是石頭的意思。這與希臘文「彼得」同義。主為他起這名,非因他當時的性格,乃是一個應許。因為這是神在他生命所定的計畫。西門本身不是石頭,神卻應許他,將來要成為建造教會的活石和柱石,而到寶石。從天然的角度看,我們被造是泥土,(創二7,羅九21,23),所以我們無方法憑自己的努力成為石頭。但從屬靈、變化的角度來看,主也要變化我們,使我們都成為「磯法」。因此,主對彼得的應許,也會應驗在我們這些蒙恩得救的人身上。

【跟從主耶穌】

「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太四18~20)

《馬太福音》四章18~20節記載當主耶穌沿加利利海邊走來,向彼得與安得烈發出呼召時,「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其實,這是主第二次呼召他們。在《約翰福音》一章35~42節,他們遇見主之後,接受了救恩,而蒙恩得救。後來他們作門徒已有一年之久,現在主召他們放棄打魚的生涯,撇下他們的魚網,跟著祂作得人的漁夫,就是將人帶進神的國度裡。第一次在猶太,主呼召他們得救;這次在加利利,主呼召他們跟從。當聽到主愛的呼召之時,他們的回應是何等美麗,沒有任何的考慮、沒有任何的疑問、也沒有任何的計算,歡歡喜喜地、立刻地就將一切所有的都放棄了,於是他們開始了一生「與主同行」的寶貴經歷。之後,彼得成為影響初代教會最深的使徒。他們捨網使主耶穌「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的應許得以成全。昔日主呼召他們來跟從祂,在服事上和祂同工。今日祂仍在尋找願意撇下一切來跟隨祂、服事祂的人。

此外,在這裡中文聖經所譯的「跟從」(太四19~20),這些字都是相同的,然而在希臘的原文卻是不相同的。19節的第一個「跟從」的字,原文為 deute,原意「在後跟隨」。這使我們聯想到,學生跟從老師,僕人跟從主人之後的在後跟隨。20節的第二個「跟從」的字,原文為 akoloutheo,可直譯為「伴隨」或「一同行走」、「一同上路」。這也就是說他們與主不再有距離,乃是與祂一同行走,一同生活,一同作工。主如同磁石吸引他們,難怪他們從「在後跟隨」成為了「與主同行」。然而,我們是否也盼望有他們的經歷呢?這全在乎我們肯不肯跟隨祂,放下往日的生活目標。從許多聖徒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有祂同在的人,會發現世上的一切都會失去了顏色,所以還有什麼是不肯放下的呢?一個與祂同行的人,會發現一切的阻力都會成為助力,所以還有什麼纏累、包縛是不能拋開的呢?求主讓我們聽到祂愛的聲音,不顧一切的,「與主同行」吧!「願主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祂。」(歌一4)

【默想】

  1. 1.  彼得遇見主之後,肯定經歷到生命的改變。我們遇見主之後,是否心門被祂敲開,而願意讓祂改變我們的一生呢?
  2. 2.  主呼召彼得指出我們是否每天在世界裡撒網,而虛度了青春歲月?但我們是否也願意讓祂的呼召觸摸我們內心的深處呢?
  3. 3.  當主的呼召臨到彼得時,他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我們是否也聽從主的呼召,甚至撇棄從前謀生的本領、恩賜,並心甘情願地和祂一同作工,一同服事呢?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