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靈修小品|晚禱
〔靈修小品〕

「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你面前!願我舉手祈求,如獻晚祭!」(詩一四一2)
在西洋美術史上,有一位聞名的畫家,他就是法國十九世紀巴比仲派(Barbizon)的風景晝家米勒(Jean . F. Miller, 1814—1875)。
米勒出身窮苦,他是八個孩子中最長的一個。父母正直大方,他最得祖母寵愛,對他一生影響甚大。二十二歲時,他去巴黎學畫,十載寒窗,窮愁潦倒。他的妻子病故了,以後另娶,生了兩個小孩。他的畫初時總是賣不出去,在「沙龍」也落選。人們笑他,懷疑他的才能,他則窮得有時連夜間的油燈也買不起。早年他因迫於生活,只好違背良心,專繪裸體美女畫迎合一般小市民胃口,以維持生計。
有一天,當他經過一間印刷所,偶然遇見兩人在品評窗櫥內一幅裸女畫的複製品,其中一人說:「這就是那位除了畫裸體美女,再不會畫什麼好東西的米勒的傑作啦!」
米勒聽了非常傷心。他回憶早年祖母對他的忠告:「你要作個好畫家,先要作個好人。你要為永恆而畫畫,切勿忘了這話;要我看見你作壞人,我寧願死。」米勒抱頭痛哭,立志改過自新,從此不再貪圖目前利益,用心創作一些藝術精品,有存在價值的東西。他的改變,誠然令人反省。
米勒有幅名畫「晚禱」描繪一對辛勤勞動的農民夫婦,辛苦一天,在田裡掘了許多馬鈴薯,正要拿回家去,正在這時,響起遠方晚禱的鐘聲,鐘聲劃過寧靜的空間,越過遙遠的田原,在這時,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寂靜中得到救贖。這對農民夫婦自然而然地停止工作,放下鋤頭和籃子,男的俯首摘帽,女的低頭雙手在胸前合十,於黃昏的鐘聲中,虔誠地禱告。這幅畫著重描繪了對神十分虔誠的夫婦形象。兩夫婦佇立在黃昏霧靄的大地上,他們顯得那樣孤立無援。蕭瑟的氛圍,增添了畫面的凄楚與悲劇性。而這些,卻是米勒在窮困潦倒,時常只剩下兩天口糧的情況下畫成的,他貧窮但卻從未放棄自己的信仰。正如老祖母教導的那樣「為永恒的生命繪畫」,等待那最后的審判。
【默想】
今天經文告訴我們,大衛在禱告中提及願他的禱告「如香」陳列在神面前,而他的禱告有如香一樣發出香氣。並且他舉手祈求的動作,在耶和華看來有如獻晚祭一樣「如獻晚祭」,充分表示出他深知神必垂聽他的懇求。親愛的,在人世間的辛酸中,你是否學習到大衛天天燒「香」,「如獻晚祭」的榜樣?
【金句】
禱告是屬天的平衡器。很多人不能講道,不能教導,不能公開唱詩歌,但是禱告卻是每一個人都能做的事。 ── 狄克伊士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