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吐露苦情
〔精讀舊約〕

【每日鑰句】
「我發聲哀告耶和華,發聲懇求耶和華。我在祂面前吐露我的苦情,陳說我的患難。」(詩142: 1~2)
【每日鑰字】
「吐露」希伯來文 שָׁפַךְ,這個字音譯是 shaphak;其字意為「傾倒」,「溢出」。這字帶有「傾訴」之意。今日的鑰節提到大衛在山洞裡向神吐露他的苦情,陳說他的患難。眾人雖離棄他,但他相信神是他唯一的避難所,是他永遠的福份。在禱告中的過程中,他向神傾心吐意,求神憐憫他的孤單、軟弱和無處躲避之苦,並救他脫離強敵之手。大衛最可貴之處,在於他經過許多的苦難、逼迫,就在這時候,他向神:「發聲哀告……發聲懇求……吐露苦情……陳說患難……」,而不是埋怨神如何對待他。因此,他在靈裡發昏時,仍向神表明說:「你知道我的道路」;他在極度困苦中,仍能向神說:「你是我的避難所,你是我的福分」;他落到極卑微的地步,仍向神祈求說:「求你領我出離被囚之地」;雖然他尚未得著徹底釋放,仍然向神宣告說:「因為你是用厚恩待我」。這真是一個奇妙的轉變。因此,我們有時也會感到孤單無助,甚至靈性低落,學習只管轉向神,向祂傾訴、「吐露苦情」。馬太亨利說得好,「我們在患難中常常過分憂慮,自討苦吃,徒勞無益。要解脫痛苦,最好就是將患難告訴神,把憂慮卸給祂。」親愛的,願我們在艱難的時刻(山洞裡或是被囚之地),反而成為與神更親近,並向祂傾心吐意的經歷。
【苦難很像所排鉛版】
馬丁路德被劫,幽居於華德堡,在城堡內可以自由活動,只是不得出城。不久,他被疾病纏繞;一則是因受了沃木斯日子的影響;二則是因經不起佳餚,因他慣於粗食。病中整夜不睡,心思紛擾,加上身體疼痛。他說:「夜深坐在房內呻吟,如同婦人在產難中一樣,撕裂、創傷和流血……。」忽而想到苦難乃是神的變相祝福,也就不再訴苦,反而對神滿了愛心,喊說:「哦!基督,我感謝你,因為你竟留給十字架的記號。」路德這次在疾病中頂痛苦的時候,仍能感謝。由於這個經歷,他傳了如下的這段信息:「這些痛苦和困難,很像排字工人所排的鉛版。現在看上去,字是反的,也讀不出什麼意義來。可是等到鉛版印在紙上,我們就能看得清楚,並且明瞭其中的意義。今天我們所受的痛苦,雖然不能解釋,但到那一天,我們就會明白了。」
【每日一問】
本篇的背景以及其屬靈的意義是什麼?
《詩篇》第一百四十二篇的詩題「大衛在洞裡做的訓誨詩,乃是祈禱」。換言之,本詩的性質對他人而言,為「訓誨詩」;對大衛而言,是他受掃羅追趕時,求神拯救他的「祈禱」。大衛逃亡時經歷了各種患難,自《撒母耳記上》十九11~12節開始逃難,他逃到「拿約」,又逃到挪伯祭司「亞希米勒」那裡。因見到以東人多益而害怕,倚靠自己的聰明,所以逃到「非利士地」迦特王亞吉那裡(撒上二一10 ── 「耶和華作他的避難所」)。此篇是大衛十三首訓誨詩中的最後一首(其它詩篇是:三十四,五十二,五十四,五十六,五十七,五十九,六十三)。 這篇詩是大衛受掃羅追趕時,求神拯救他的禱告。在這首祈求詩裡,大衛向神陳說他的苦情,因仇敵試圖殺害他卻沒有人理會。在末了,他向神禱告是因為他有信心耶和華必拯救他。
本篇我們看到大衛被仇敵追趕,被朋友遺棄,躲藏在洞穴裡,然而他真心的呼求、懇切的禱告、堅定的相信、忍耐的等候、歌頌的讚美,正是讓我們在無人眷顧的時候,可以向大衛學習的榜樣。首先,他大聲禱告,在耶和華面前述說他的苦情。此時,他吐露逃到洞中的時候(亞杜蘭洞或是在基底洞,撒上二十二章,二十四章)好像被囚在監牢中一樣,所以他懇切地求神救他脫離被囚之地。接著,他知道前面的路危險重重,因敵人在他行的路上暗設網羅。但神知道他的道路,這是他最大的安慰,也成了他屬靈的轉捩點。然後,他述說使他痛苦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在危急關頭,他尋求幫助,似乎沒有一個人關心。於是,他又向神禱告,是因為深深地認識到:
- 1. 只有神才是他的避難所
- 2. 惟有神是他在活人之地的福分
- 3. 他落到極卑之地
- 4. 那些逼迫他的人比他強盛
- 5. 神要領他出離被囚之地,好稱讚神的名
在末了,他憑著信心展望得救的日子,那時義人必環繞他,因為耶和華用厚恩待他。
【每日金句】
「有困難的時候也堅定地相信神,祂有愛心、仁慈和智慧;在考驗和困難的後面,往往是神給我們的祝福。沒有任何試煉不帶有神的祝福。」 ── 《生命雋語》
【每日默想】
大衛受掃羅追趕時,他藏在洞裡向神禱告,與神有緊密的交通。 願我們能像大衛,在人生的低潮中遇見神。在遇到困境時,願我們不怨天,不尤人,而是向神傾心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