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師記》綜覽 ── 墮落和拯救
【主要內容】
本書是記載以色列人墮落的一本書。以色列人七次墮落,七次被異邦迦南之人奴役,七次悔改呼求神,又得七次復蒙拯救的事蹟。
【主要事實】
以「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分成七次的惡性循環:即墮落(離棄神)→受苦(被奴役)→呼求耶和華→蒙拯救。
【主要人物】
本書中所題的士師共有十三位:俄陀聶(三9)、以笏(三15)、珊迦(三31)、底波拉(四4)、巴拉(四6)、基甸(六12)、陀拉(十2)、睚珥(十3)、耶弗他(十二7)、以比贊(十二8)、以倫(十二11)、押頓(十二14)和參孫(十五20)。關於本書中的亞比米勒(九1) 並不是神所興起的士師,他是一個篡位的惡霸。
【本書重要性】
一、《士師記》是講述以色列人士師時代慘痛的失敗歷史,從而讓我們認識到他們一次又一次墮落、受壓制、悔改和復興的史實。本書指出以色列人失敗之原因和遠離神之結果,顯出他們敗壞得無藥可救,忘恩負義,頑梗悖逆及愚昧無知,同時也說出神對悔改者之拯救,表明祂的忍耐、寬容、恩慈和憐憫。論到本書的特點,慕爾赫德說得好,「七次叛道,七次為異邦七族之奴,七次得蒙挽救」。因此,任何人若想要明白如何從軟弱到重新被復興;從失敗到重新獲勝;從墮落到重新被恢復,就必須讀本書。
二、《士師記》的內容與今日教會的歷史,有太多相似的模擬。如果教會不讓基督作王,信徒各人任意而行;如果教會遠離神,事奉偶像;如果教會分門別類,以宗派代替合一…她的結果必和當初的以色列人相同。因此,任何人若想要從其中,汲取神要我們學習的功課,就必須讀本書。
三、《士師記》也是講述神使用每一次的機會,帶下以色列人的轉機與復興,從而讓我們認識到:
- 1. 神的公義 ── 那時以色列人實是極其敗壞,屢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神是公義的,祂的怒氣向他們發作,審判他們,將他們交在敵人手中,此舉是希望他們能悔改。
- 2. 神的忍耐、寬容、恩慈和憐憫 ── 神絕不放棄祂的旨意;什麼時候以色列人肯真心悔改,向神呼求,我們發現神就垂聽他們的禱告,藉著士師拯救他們,甚至七次墮落,七次蒙拯救。
- 3. 神的預備 ── 每當混亂發生時,神先後興起許多位料想不到的士師,將悔改的百姓從仇敵手中拯救出來。 雖然我們經常失敗,但神絕不放棄我們,我們也就没有放棄自己的理由。因為祂能改變一切,使我們能轉敗為勝!因此,任何人若想要從神拯救的行動,認識祂公義和慈愛的性情,就必須讀本書。
《士師記》 ── 一卷「未完成使命的悲劇」之書」。 ── 史百克
《士師記》的事蹟令讀者多感憂愁;也許聖經裡沒有別的經卷,更能清楚地見證我們人類的弱點。可是裡面也有神的憐憫及長久忍耐的無誤標記……我們看見這些微小之拯救者的生命,就知覺到今世需要一個偉大的拯救者。祂擁有無瑕疵的生命,能夠帶來完全的拯救,不但是在今世,而且是永遠的。 ── 孫達雅
若我們相信神每一句話都是純潔,而且聖經都是有益處的,那麼《士師記》必蘊含重要的屬靈主題和教訓。部分的教訓隱藏在外邦壓迫者和拯救以色列人的士師的名字裡。壓迫者勾畫出世界的權勢設法把神的百姓束縛。士師象徵屬靈爭戰的方法。 ── 馬唐納
神按著他憐憫的心腸,常為這群因離經背道而受辱哀鳴的百姓興起拯救者來,他們就是士師了。這就顯出一個真理,人離開神是只會招來禍害,但什麼時候求告他,他仍會施拯救,神多次興起的士師,本應使以色列人重新得回起初對神的信和愛的,無奈神這樣的介入,仍引不起他們徹底的悔悟。他們似乎背逆慣了,良心已經麻木,可憐!這就是以色列人在迦南地頭三百五十年的光景,與約書亞記的情形成了最強烈的對比。 ── 巴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