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哀歌》默想 ── 慈愛和憐憫的神

【主要內容】
 本書是哀悼耶路撒冷被毀的五首「輓歌」,而主要的信息是「罪所帶來的痛苦和災禍和耶和華向祂的子民發怒時,仍有慈愛和憐憫。」

【主要事實】
耶利米話語的職事,包括:

  1. 1.  哀哭(一章)
  2. 2.  嘆息(二章)
  3. 3.  盼望(三章)
  4. 4.  悲歎(四章)
  5. 5.  禱告(五章)

【主要作者】── 耶利米

【本書重要性】

  1. 一、《耶利米哀歌》The Lamentation Of Jeremiah,在希伯來文被稱作「為什麼」,因為那是這卷書的頭一個字,就是一章一節的「何竟」之意。犯罪、墮落、管教、恩典、盼望、禱告、復興是基督徒生命過程中的寫照,但願我們從這哀歌中,察覺在我們身上有否「何竟」/「如何」所包含的故事,從苦難或罪惡的審判中認識自己,也認識神的心,向祂赤誠敞開,因祂公義的忿怒而順服,因祂的恩慈而祈求,悔改回轉歸向祂 ── 藉此生出盼望與安慰,叫我們在苦境中重新得力,並多為復興祈求。有一位解經家說,「這卷書最動人的特點,就在於它流露了耶和華對祂正在管教的子民所有的慈愛和懮傷 ── 這懮傷就是聖靈組織在耶利米心里的。」另有一位弟兄說,「本書每一筆是用眼淚寫的,每一字是一顆破碎的心所發出的心聲。」因此,任何人若想要從神的管教中,認識自己的軟弱和失敗,也認識神慈愛和憂傷的心,因而學習在謙卑和破碎的靈中回轉歸向祂,並從神得著盼望與幫助,就必須讀本書。

  2. 二、《耶利米哀歌》在猶太人的歷史中極被重視。猶太人非常看重這卷書,將它與《雅歌》、《路得記》、《傳道書》和《以斯帖記》共列為「 五卷」,並排在聖經的中央,為「書卷(Megilloh) 」,是因為它們均是寫在羊皮卷上,每當節期便拿來誦讀。《雅歌》在逾越節,《路得記》在五旬節,《傳道書》在住棚節,《以斯帖記》在普珥日,而《耶利米哀歌》則在每年七月(亞筆月),贖罪日前夕唱這哀歌,記念國難 ── 耶路撒冷被毀,舉國哀痛認罪,仰望神赦免的恩典。尚有一些猶太愛國者,每逢星期五哭泣唱此哀歌,追悼亡國之痛。因此,任何人若想要從其悲傷的詞句,仍看見神的愛、神的同情,每天早晨都是新的(三21~23),因而對前途滿有盼望,就必須讀本書。

【默想】
 讀完《耶利米哀歌》,你是否確認神有慈愛和憐憫,知道祂的審判和管教乃是要催促我們向祂認罪、懇求,好叫我們回轉,並使我們復新?此外,耶利米心中的吶喊、靈裡的禱告和愛中的眼淚,是否激起你到神面前,為教會的軟弱、聖徒的無力、周遭敗壞的光景而代禱嗎?


  • 總而言之,五篇哀歌都是希伯來書第十二章第五節的勸言,教誨猶太人「我兒!不可輕看主的管教」,受管教之時「不可灰心」. (路十九41~42) ── 史考基

  • 哀歌成為《耶利米書》預言的一個附錄。它描述先知在耶路撒冷和聖殿被毀時深切的哀傷。先知並不因為他的預言應驗而高興,相反卻為同胞的禍患而哀哭。 ── 馬唐納

  • 事實上,作者並不徘徊在傷感之中……,在悲痛中沒有因循,在失望中仍有勇氣;悲哀與痛悔之中,交織著責任感與希望。 ── 巴斯德

  • 藉著先知《耶利米哀歌》,你可以看見神的心腸,每一個字都帶著淚水,每一句話都是從破碎心中發出的聲音。神的心為著他自己的百姓而粉碎了!這乃是神的靈,這乃是基督的靈。 ── 江守道

目錄